扮相,笑着轻轻说了声:“不错。谢谢。”便转身向门外走去。
走到门口她停住了,并不回头,只是轻声说了句:“我就是想看看自己还会
不会演戏。”然后向摄影棚走去。
孙秀琴看着她的背影,摇了摇头。
马清明走进摄影棚时,已经有另外两个女演员在准备试镜头,她们也是想要
出演石秀竹的。
看到她进来,副导演胡艳撇开那两个人,迎着她走上来。
“妆画好了?”胡艳和她打着招呼,挽住她的胳膊,抬头看看她的发髻,说
:“你这真头发效果就是好。”
马清明看看另外两个竞争者,她们显然是戴了假头套。
“就冲小孙给你做的这个头,你就稳K 胜券了。”胡艳在她耳边笑着说。
马清明也对胡艳笑笑,向那两个女演员的方向努了努嘴,问道:“她们俩是
专业的吧?”
“哪儿呀!”胡艳歪头向那个方向瞟了一眼,不以为然地说道:“一个倒是
专业的,不过是专业的评剧演员,另一个是卡拉OK唱红的。”
“哦。”马清明点点头。
负责试戏的剧务在向胡艳招手,她对马清明说了声:“我得过去了。记住,
等她们两个试完镜头,就该你了。”
“嗯,”马清明答应着:“你快过去吧。”
她找了个椅子坐下,看着胡艳井井有条地指挥摄影、灯光、录音等人员做好
准备,然后下令开拍。
先上场试镜的女演员倒是浓眉大眼,可偏要做出一副小家碧玉的神态,根据
她那两句对白马清明知道她是在表演情窦初开的石秀竹。马清明推测她十有八九
是那个唱评戏的,只见她念台词时还像模像样地走着台步,到关键处还会举着兰
花指亮相。马清明看到胡艳和剧务在一边偷偷笑,不禁也轻轻摇了摇头。
马清明知道她不是自己的对手,包括另一个来试戏的她也没放在心上。当时
胡艳推荐她时,她就知道自己已经是内定的石秀竹了,现在也就是走走过场。她
自己也有心出演这个角色,做了多年专职编剧,她确实想重温一下演员梦,在一
部大戏里客串一次专职演员。另外这个角色戏并不重,顶多是全剧的女三号,没
什么棘手的戏。
这部戏名叫《关山日月》,是一部清史古装戏。石秀竹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
小姐,父亲石兰隐官至从四品侍读学士。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不知是受了何
人诬陷,说父亲一本诗集里有反诗,好好的京官做不成了,反而进了大狱,被判
了斩监候。石秀竹的妹妹石艳竹早听到风声,被亲朋藏到乡间去了。秀竹还不知
有此变故,从做宁州刺史的伯父石兰亭家回京后,便被候在家中的刑部官吏拘押
起来。
总算是天恩浩荡,圣上不忍诛杀石家九族,只是罚石家女眷去宁古塔服苦役,
与披甲人为奴。流放途中石秀竹也是屡经劫难,几次险遭杀身之祸,真正是红颜
薄命,身世凄惨。
马清明在改编文学剧本时,就对石秀竹的悲剧命运深感同情,对这个角色情
有独钟,还添加了些“私货”,给她多加了两场重头戏。
剧本改编自走红作家韩乐山三年前的一部畅销小说。原作实际上是集武侠、
言情、凶杀、推理,甚至还有点清宫戏于一体的大杂烩,可作者把这些因素很巧
妙地揉和在一起,作品非常迎合广大读者的口味,那年还获得了某杂志社的一个
畅销文学大奖。只是作者当时还不具备足够的商业眼光,没有在影视改编权上做
够文章,被那家杂志社占了先。杂志社借口原作首先发表在该社的一份文学刊物
上,版权与改编权应归该社所有,半年前一转手,把改编权卖给了电视台,只象
征性地给了原作者一点补贴。
韩乐山倒不在乎这几个钱。他原来不过是江南一个中等城市的中学老师,爱
好业余写作,写了几篇小说,小有名气。后来不知怎么,他认识了香港某报文艺
副刊的一位女记者,两人情投意合,相见恨晚,不到半年,就喜结连理。再以港
澳作家身份重回大陆文坛后,身价倍增,一群附庸风雅的富商趋之若骛。电视台
买断《关山日月》改编权后,却一时筹措不出足够的资金,倒是韩乐山自己施展
手段,从商界新交那里拉来了足够的赞助。
马清明早就读过原作。她并不欣赏作者那种哗众取宠的创作手法,但很喜欢
韩乐山清新流畅的文笔和潇洒飘逸的文采。所以当台里把《关》剧文学本改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