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
太原郡。
王家,书房。
王允皱着眉,怒目圆睁,死死地盯着手上的,浑身止不住的颤抖,虽然一言不发,但明显怒不可遏,义愤填膺。
一旁王盖急忙上前,揖了一揖:“父亲,您千万要保重身体啊,谁又能知道,四世三公的袁家,居然能干出此等伤天害理之事。”
“唉—!”
王盖摇了摇头,叹口气:“儿一直以袁家为榜样,可到头来却发现,袁家才是真正的大奸大恶之徒,您都不知道儿气愤到了何种程度。”
“父亲,您......”
不等王盖继续劝谏,便被王允直接摆手打断:“行了,不必再说了,大道理我比你懂,目前最关键的是,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王盖毫不犹豫,铿锵言道:“这还用说吗?自然是要投靠南阳汉庭,即便咱们犯了错,但能弥补一些,便是一些,绝不可助纣为虐。”
“只要等张辽的兵马杀过来,咱们立刻开城献降,而且要告诉张辽蔺县的事情,希望他能尽快派人占领。”
“张郡守可是袁家的门生故吏,而且深受袁隗大恩,这件事情虽然出来了,但他会如何抉择,咱们没办法揣摩,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我想......”
王盖沉吟了片刻,继续言道:“姓张的这家伙未必会相信,甚至可能会强行渡河,杀入关中,驰援袁隗。”
“没错。”
王允点头表示同意。
虽然,他跟张郡守接触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却能从言辞之中,感受到他对袁家的尊敬,对袁家的绝对忠诚。
这封虽然在证据上,已经没有遗漏点,但毕竟有些匪夷所思,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相信,尤其是袁迪告发袁隗的那一段,更是令人心疑。
当然!
王允之所以会选择相信,是因为他便在雒阳,对于当年的事情,还算是比较了解,自从杨赐死了以后,袁隗在朝廷的分量,就越来越大。
可惜,此人素来是尸位素餐,感觉是个老好人,因此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他,即便当初没能制止董卓,别人也不会下意识地将罪责推到袁隗身上。
因此即便是王允,也忽略了袁隗的因素,只是将更多的视野,提前锁定在了董卓身上,从来没有从袁家人身上,寻找疑点。
“这样......”
王允思索片刻,转而吩咐道:“你速速联络郭家、李家等世家豪族,探探他们的口风,如果他们愿意归顺南阳汉庭,咱们可以一起行动。”
毕竟,南阳汉庭的土地私有转公有,对于世家豪族不是一个利好消息,但面对可能的灭族风险,他们应该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实际上,在并州,最最最最最不愿意归顺南阳汉庭的家族,便是并州王氏,毕竟他们是并州最大的家族,没有之一。
一旦归顺了南阳汉庭,意味着朝廷在南阳的政令,同样将对他们奇效,届时他们必将面临着与邓家、阴家一样的局面。
而今,南阳汉庭的亩产已经达到了四石五斗,他们的私田在贫困的老百姓面前,是真的一点诱惑力都没有了。
可是......
如今袁隗的所作所为,已经触碰到了王允的底线。
他绝不可能与这样的人同流合污,不允许这样的人,玷污了自己高尚的道德。
王盖揖了一揖,轻声道:“父亲放心,咱们尚且要归顺南阳,他们又岂能拒绝,一定会遵从的,儿会尽快联络各家,一起行事。”
南阳汉庭扶持小士族,这一点天下士族尽皆知晓,因此豪族、小士族对于南阳,还是有些好感度的。
此前需要仰仗大世家的举荐,才可能出仕,但现在只要学问过关,能通过考课即可入仕,这种事情对于小士族而言,绝对是天降福音。
他们此前之所以答应王允,主要是因为长安汉庭开出的价码比较高,而南阳汉庭却始终没派人与他们联络过,这才会答应。
但是现在完全不同了,袁隗名誉扫地,成为了动摇汉室根基的始作俑者,加之南阳汉庭在白波谷的惊天一爆,彻底让他们认清了双方的差距,不答应才怪哩。
“报—!”
正在这时,书房外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王允抬眸望去。
但见,一个侍从急匆匆进来,欠身拱手道:“家主,今日探马回报,张辽在进攻到平陶县时,忽然带着麾下的精锐,转道杀向了蔺县。”
“什么?”
王允一脸的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