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他和商人开刀呢?道理也最是简单不过。
御史台打算做个大动作,借此好好收拾一下经商的群臣。
但李二没有搞大动作的想法,毕竟刚刚打赢草原十八部还没有多久,李二当上天可汗也不过一年多时间,国家好不容易才走上正轨,这时间连着经商的一些大臣都收拾未免有些太过不合适。
要说收拾臣子,李二陛下上位也做过,毕竟当时身居高位的都是武德老臣,说白了就是太上皇李渊的人。
但不管怎么样,李二当时依旧给了这些武德老臣牛奶与面包,整个官员的任免与权力的分割都显得很是温和。
所以不管怎样,李二都不想再起事端,更何况这些经商的还都是他的自己人,抓一个背锅的,在来一波典型就可以了,没必要给弄的伤筋动骨的。
而户部就更不想了,自商贾之风起来以后,国家中三成的商税都是商人贡献的。
户部是干什么的,他们负责全国户籍、田地、俸饷、赋税及一切财政事宜。
类似后来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这些部门的综合体,是专门管钱收钱的部门,掌管了全国的财政和税收。
自渭水之盟后,大唐府库还有户部多数钱粮都被民族舞艺术家颉利带走。
朝廷一边供养军队,一边还要小心翼翼的防止地方百姓因为税赋的事情闹别扭。
因此很多地方的税都收到两年之后了,如今大唐大胜,李二陛下自然也就减免了相应的税赋。
大唐贞观五年,多数地方都是半税,甚至不少接受流民的地方根本就不收税。
皇帝和群臣是高兴了,但真到户部这里就烦恼了。
原本以为今年要一个子一个子往出给钱的户部却因为商贾之风的出现而喜不自胜。
作为守财奴,户部一个个对于商人的表现很是满意,但朝廷的人未必会这么看。
可对于御史台的人来说,大唐需要稳定和生活,农业税及其附加税和间接的人头税是帝国最广泛的收入。
不重视农业就会灭亡国家,后世的张士诚占据吴地阻断渠运北大都就饿死数十万人。
打压商人防止民众跑去经商田地荒芜徭役损失。商业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破坏小农经济的隐患始终存在。
更何况在文臣的印象里,古往今来的商人,尤其是大商人,通常也是大地主,两者身份是相同的。
这就形成一个既有钱,又有土地,还有人佃农和雇员的阶层,如果无力将其与土地剥离,同时又不在政治上进行遏制,什么后果。
其次商人合法的投机,会危及社会安定,如灾年囤积粮食;而非法的生意,会危及国家安全,如向游牧民族出售铁器甚至武器。
国家垄断的盐铁和外贸,是国家财政的命脉。
而在境内私卖盐铁,在境外则走私茶叶,丝绸和陶瓷,除了税收上的损失之外,还会导致行情下降,进一步扩大国家财政的损失。
更煌论商人通常走南闯北,之间又互有勾连,且商人多富裕,其后代一旦能够从政,则不但可以利用其雄厚资产培养后代,一旦当上官员后,商人后代之间完全可以利用其父辈们的商业联系串联成政治联盟。
在农业社会,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条件下,大商人,不是维持社会所必需的。
李二只想让李跃出来背个黑锅,重罚轻责缓处理,然后再抓一批投机倒把的商人把事情了了就好。
清查税收,严打不法从业,这是御史台给李二定的计划。
身为皇帝的李二也同意了这种操作,李跃对此到显得很是淡定。
整个大唐要说纳税,他们家绝对是最老实的,更何况赚回来的钱少部分被他拿来满足自己的一些喜好,但绝大多数都被用在了建设上面,朝廷要查,那查便是。
朝廷上下动荡不安,拿着一起跟李跃挣钱的大臣也都找人不断去询问李跃。
大多数还是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意图,毕竟李跃不大不小,拿出来背锅满足一下御史台这帮人的业绩最是合适不过。
李府内上下显得很是紧张,就连往日一直跟在李跃身边的仆人一个个也都人心惶惶。
“侯爷,今日有御史台的人领着户部的人去您在西市的铺子里查账了。”身旁的高福一脸的紧张,好像下一刻李跃就会被从天而降的百骑抓走。
“慌什么,他们要查就查好了,咱们这里所有的账目我都是看过的,还能差了他一个子不成?”李跃显得很是淡定,随手将扇子合上。
“等他们查完,开个几天就把所有铺子关了。”李跃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