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滞留在太原境内的五千鲜卑骑兵在柯比能的配合之下袭击了魏国太原郡治晋阳,然后象征性的攻打了一阵,丢下百十具尸体,赶在魏军出城反击之前就匆忙撤退了。
鲜卑人的这一次军事行动并没有捞到任何实质性的收获,反而还暴露出攻城能力低下的问题。
这次袭击的消息很快被送到了魏军主将秦朗和副将毕轨面前,两人对视一眼,均是喜出望外。
大批鲜卑兵马在太原郡出现,就意味着柯比能麾下目前仅剩一万骑兵,即使加上留守鲜卑大本营石城的两万兵马,也不过才三万人马。
这点兵力,让将帅二人都看到了一战彻底击溃柯比能部的希望。
优势啊!
毕轨击节叫好,事情正如他所料,柯比能果然把一部分兵马留在太原,伺机而动。
“将军,此地距离石城仅五十余里,胜利在望。现在,即使那柯比能主动向我大魏表示臣服,将军也应该予以拒绝。”
秦朗点点头,表示赞同。
大军都开到这里了,当然是先打过再谈论其他。
虽然只是首次掌兵,但是他态度谦和,行事低调,举止沉稳有度,没有沙场老将那种执拗固执的毛病。除了第一天和毕轨发生过争执,之后这些天,两人再没有红过脸。且秦朗谈吐不凡,仪表堂堂,这几天来,已经渐渐赢得了毕轨的好感。
在两人军事目标达成一致之后,军中大多数事务都是由毕轨做主。要知道,秦朗才是主将。
在秦朗的有意谦让之下,将帅一片和睦,军队士气高昂。这气势,完全是一支即将迎来大胜的强军该有的气势。
………
石城。
鲜卑人的大本营里遍布着欢快的气氛,马谡与柯比能对席而坐,听着一个极力反战的鲜卑长者讲述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
他须发皆白,双目充满了看破一切的智慧。
他的故事是讲给柯比能听的,也是讲给马谡听的。
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英勇善战的草原部落首领,他的国家在又一次被大国攻打,勒索之后,打算举全族之兵,奋起反抗。
然而族中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者告诉他: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小国与大国为邻,吃亏才是常态!
首领曾经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结果,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忍耐和谦让,居然成了大国变本加厉,得寸进尺的借口。他的部落被勒索的次数更多了,数目也更加的巨大。
以前大国只是勒索一些皮毛,牛羊,马匹。现在居然要抽调他们的年轻族人去从军,帮助大国去打仗,扑灭各地的叛乱,侵略其他的国家。
这让首领有些忍无可忍。
于是,首领召集了族中所有勇士,拿起武器,开始对大国反击。他的族人们同仇敌忾,英勇善战,视死如归,每一次战斗都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打的强国心惊胆颤,节节败退。
虽然在战争的过程中,首领的士兵死伤惨重,但是,大国的士兵死伤更惨重,伤亡数是他们的二倍、三倍,乃至四倍。
首领的士兵阵亡了一万人,没关系,大国的军队已经阵亡了好几万,城池也丢了很多座。
战争一直继续,首领的地盘越来越大,威望越来越高。大国也被打怕了,不但再也不敢勒索首领的部落,还巴巴的遣使请和。
只是,成为赢家的首领站在夺过来的巍峨城墙上,看到的却是空荡荡的城池和老弱妇孺——他部族里所有壮丁,几乎都打光了。
首领觉得自己赢了,自己的部落也终于站了起来,傲立于强国之林。可是德高望重的长老们却再一次满脸苦涩的告诉他——国无大小,好战必亡。
首领对此嗤之以鼻,接下来,他用更加暴烈的手段回应了每一个敢于挑衅他部落的敌人,把他们打到跪在地上叫爷爷。
直到有一天,首领忽然发现,部落周围遍布着一群联合起来的敌人,虎视眈眈。而他的部落,则面临着随时灭亡的风险――因为之前为了保持族人的纯粹性,他的大军每到一地,都是只夺城池,然后驱逐当地的其他族群,而不是将他们吸收到部落里来。
他打遍天下无敌手,敌人从最初的一个,变成了现在的无数个。
部落并没有变得更加强大起来,反而比以前更衰弱了。
首领终于意识到,一味的挥拳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从此,首领就学会了放下拳头,以理服人。不过,偶尔的时候,他还是习惯性的拿起拳头,对不听话的对手挥舞一通,而这种方式显然就比以前的方法好了很多。
首领的敌人在逐步减少,部落重新变得有生机起来。
……
听到这里,马谡听不下去了,这老家伙分明是在映射他挑起了鲜卑和魏国的争端,让鲜卑陷入战争泥潭。
于是他直接反驳道:“现在,魏国人想要灭掉你们的部族,请问长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