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矛盾爆发了,先是,有旧贵族胆怯了,向魏主告密,魏主抓到了机会开始镇压反对者。
原本蹲在墙头上左右摆的反对者一看没了希望,竟下定了决心要造反。魏国的反对派反对的也很有本国特色,他们是地朝会上发难的,一阵群殴,砍死了魏主。呼延英与老国尉父子俩见状,指挥着卫士掩杀过来,又将反对派一阵砍。
所以,魏国现在人心惶惶,且顾不上南下了。
第232章 父死子继
变故来得猝不及防, 始作俑者也吃了一惊:“什么?死了?”
就魏主那个神经病的劲儿, 程素素以为他能熬过这一关,然后大开杀戒的。程素素的目的不是让某一个人死, 这么个大环境下, 谁上位, 最终都得是南侵的。想要阻止魏国南下,就是让他们内乱, 是要他们的矛盾一直激发着, 而不是让其中的一派被一棍子打死,剩下的那一派齐心协力南侵啊!!!
大多数人却不是那么想的, 敌酋授首,虽然不是自己人打死的, 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消息传来,城内已经有人敲锣打鼓放鞭炮了,大小酒馆里都有大方的人开心地请大家喝酒。
与此同时安抚使府里则在紧张的开着会,与魏主这一派不同,魏主掌权, 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他是要建立制度的人。而旧贵族掌权就简单得多了, 杀戮、驱逐,南下。
三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顶多再过几个月, 下一次的大举入侵就会到来。
程素素第一次有了“计划超额完成也不是一件好事”的苦恼。
依旧是要将这个情况报知京中, 听从中枢的安排。江先生有些怏怏:“两府总是求稳, 错失多少良机。”大多在野派都有类似的心态,以为在朝者都不如己。
石先生比他稳重些,问程素素:“娘子,可有别的消息?譬如魏主的子嗣。”
难得石先生说了这么长的句子,程素素也认真地回答:“那货打十五岁就开始生生生,到如今长子都有十二岁了,儿子数一数也有八、九个。叛乱部族与呼延部大开杀戒,到现在不知道他们的下落。先生的意思,要接出来?那很难。”
程素素一般不轻易推脱,总认为越难的事情做好了就越显本事越有话语权。明显将魏主的遗孤找到、弄出来,并不在此列。此番王庭变乱,她的探子们在“杀光南人的口号”之下也有折损。以老国尉父子的见识,能找到的王子一定会珍视起来,反叛贵族则肯定想斩草除根。
石先生一点头。
事态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程素素也无话可讲。倒是赵骞打起了精神来,问道:“下一步该怎么办?”魏主一死,策略都要进行调整了。
谢麟道:“不过是从扶一个变成扶另一个,呼延英不是还活着吗?唉,终不是长久之计。手伸不了那么远呐!还是要练兵。”
赵骞问道:“那个白晔,能行吗?”
谢麟摊摊手:“死马当活马医吧,反正那么能跑的,我没见过。昔年齐王剿教匪,我曾两度随军,将校内给他们定好了路线都能走到沟里的也是一大把。”
赵骞道:“那就好好护着吧。”
江先生低声问道:“能不能上他北上剿个匪?他不是现在也带了些兵了吗?魏国叛乱,总有些小部族、残兵南下……”
谢麟道:“可。”
这些人商议完了,才是出去与属官们开会。大家已经习惯了不去询问谢麟的消息来源,只知道他的消息比较准确,直接跳过这个话题,转而讨论起来。他们反对“扶植另一方”的意见,认为魏虏畏威而不怀德,扶起一个来的结果,也不过是再扶起另一个敌人而已。且王庭太远,鞭长莫及。
昔年那位河东的邹县令如今搭上顺风车做到了知府,因他听话好用,被谢麟设法又搞成了同城而治。邹知府脑袋摇成了个波浪鼓:“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使,办成了,也谈不上什么功勋,办不成,御史必群起而攻。”
难得他会鲜明地提出反对意见,谢麟也不得不考虑一二。是以上表的时候,只隐晦地请示两府,而不是直接提出来扶植某一方。
表章上去两日,朝廷便有紧急的公函发至。两天的时间,还不够奏本送到京城的,必是京中有指示了。
谢麟启开文书一看,面上变色——上回送到京城的那些“投诚”的魏国旧贵族,出逃了。己方获胜,为何不回去作威作福?南朝当然是繁华的,然而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在京中看似位尊,实则寄人篱下,滋味难捱。想要享受繁华,回去之后领兵南下就是。
是以除了跑不动的两个男童,其余三人悄无声息地从自己的赐邸中消失了。如果算上他们的奔袭与生存能力的话,这会儿大约已经到了魏国了。
谢麟不由庆幸,幸亏没有再提什么怀柔扶植与收留魏主一系避难。两府则指示谢麟,尚不知这些出逃的魏国贵族沿途对虞朝的国情与布防能够打探到多少,要求谢麟做相应的调整,以防他们回到魏国之后做为向导,引兵进犯。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