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人结伴,进了自家院子。
“小禾,快过来……”柳晓静一进门,就听到有人喊她。
她抬眼一看,见一个半大小子站在屋檐下,嘻嘻笑着。
他中等个,穿着一件灰褂子和一条灰裤子,脚上是一双黑布鞋。
他理着个小分头,两只眼睛黑黑的,大大的,样貌和娘有几分相似。
“二哥……”她立马猜到了,这人就是青原二哥。
青原拍了拍褂子口袋,冲着她挤了挤眼。
有吃的?
她眼睛一亮,赶紧跟着进了屋。
果然,青原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布包,里面包着两个玉米面饼子。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玉米面做的,黄澄澄的,散发着食物的香气。
“小禾,给你……”青原把一个饼子塞进了小禾的手中,另一个给娘留着。
“哥,你也吃点吧……”柳晓静接过饼子,吸着鼻子说道。
“小禾,哥吃过了,这个是给你留的……”青原得意洋洋地笑着。虽然,他只吃了个半饱,可比家里要好多了。
“二哥,有我的没?”青良也凑了过来,使劲儿吸着鼻子。
柳晓静把饼子一掰两半,然后分成了四份。
一块给了青良,一块递给了青原。
她自己吃一块,还有一块给青松大哥留着。
家里可没有吃独食的习惯。
无论是谁,无论有多饿,只要在外面得了东西都舍不得吃,总想着带回家跟家里人一起分着。
这个传统是从爹和娘开始的。
他们几个小的,也有样学样。
家里的气氛也格外温馨。
柳晓静拿着饼子,小小地咬了一口。
只觉得满口喷香。
这玉米面饼子可真好吃啊。
如果能天天吃就好了。
青原二哥说,今儿跟着赵书记一起下乡。中午,陈庄大队给做了招待饭,每人一碗菠菜汤,两个玉米面饼子。
他没舍得吃,就揣在兜里带了回来。
这个还不敢让人瞧见了,怕影响不好。
柳晓静听着,一阵感动。
二哥不过十六岁,可已经懂事了。
他在公社里当办事员,给领导们跑跑腿,可勤快了。
哪里需要人手,就去哪里顶上。
可干得都是打杂的活儿,就像块砖头似的,是补漏用的。
可这不是个长久之计。
她记得爷爷讲过,“困难时期”过后,各级政府部门就开始了清理整顿工作。县里和公社里,好些办事员都被精简下放了。
像青原哥这样的临时人员,怕是首当其冲。
届时,一个初中毕业生回队里挣工分,岂不是浪费了?
再说,呆在村子里,也没啥发展。
而爷爷当年去县里学了无线电技术,就进了邮电所工作。在那里稳稳当当的,一直干到了退休。
她想,得跟青原哥说说,得有所专长才行。
青原见小禾问起公社里的情况,就兴致勃勃地讲了起来。
“哥,以后县里搞培训,就想个法子参加吧?”
“好,哥也想去县里瞧瞧……”
“哥,那邮电所需要人不?哥是个初中生,可有文化了……”
“好,哥去问问……”
小禾这么一提醒,柳青原也留了个心。
他也意识到了,自己似乎“学无所长”。
甚至还不如那个被下放的“老右”张书怀。
那人的字写得好,公社里的黑板报都是他主笔的,板画也是他画的,就连墙上的宣传标语都是他撰写的,用处可大着呢。
而他呢,看着很有用。
可收发报纸、下乡跑腿、蹲点检查,这些活儿就连那个打杂的小闺女都能做吧?
而人家,可是孙干事的侄女儿。
他呢,只是个庄户人家的孩子。
全凭自己的表现,挣口饭吃呢。
*
柳晓静安顿了下来。
她试着把自己变成柳小禾,努力适应着六零年代的农村生活。
而柳明亮离开了家乡,进了京城。
整个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他第一次搭乘火车,稀罕得简直睡不着觉。
外面的世界,就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精彩无比。
一下火车,就跟着大哥上了一辆军用吉普车。
随后,便来到了京郊驻地。
在将军院里,他见到了父亲肖克敬。
第一眼,就肃然起敬。
父亲的形象,跟他想象得一模一样。他身材高大挺拔,沉稳睿智,穿着一身草绿色的军服,像棵松树似的站在院子里。
看到他时,面无表情,也未说话。
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