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达理风度翩翩,还长了一张清秀俊俏的脸,也就点头答应了。坐下之后互通姓名,知道了对方叫姜明灿,和自己同岁。聊了些诗文写字之类的话题,两个人是相见恨晚,互相佩服之余,竟知道了姜明灿是去年的探花。孟寒心中大囧,自己竟然在一个探花面前班门弄斧,而且还盗用了很多古代名家的诗词歌赋,实在惭愧。姜明灿并没有察觉到孟寒脸上的变化,还在为遇到知己而开心:“孟寒兄,谢谢你与我畅谈了这么久,真想与你来个秉烛夜谈!唉~我真是好久都没有这么开心了。”
“明灿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不瞒你说,自我父亲生病之后,我总是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父亲的病到现在也没有好转,叔伯们都叫我成亲冲喜,父亲也想看到我成亲,下个月就要成亲了,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
“伯父生的什么病?”
“寒疾。大概是年轻时候在边疆打仗落下的,找了好多大夫都说只能开些药喝了缓解父亲的寒疾之痛,却不能根治。原先寒疾发作,喝药也能勉强挨过。可如今父亲年纪大了,前段时间寒疾发作,喝药竟没半点作用,父亲整个人被寒疾折磨得一时老了好多,精神也大不如前,寒疾发作之时父亲竟会痛到打滚。身为人子,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受苦,却不能分担一二,我心中着实不好受。”
“寒疾发作时,关节处可有痛感?除了痛还有什么感觉?”
“父亲说关节处痛感最甚,发作之时除了痛还能感觉到体内翻涌的阵阵寒气。孟寒兄问这个是……”
“哦,其实,我是个药材商人,来京城就是为了卖药。略懂一点医术。听明灿兄说的这些,我有了个大概的初步判断。你父亲目前需要的治疗是两点,止痛和驱寒。之前大夫开的药大概也是止痛和暖身体的药,但都不够强力。所以现在伯父病情恶化,这些药起不了什么大作用了。”
“那怎么办?”
“需要有强力的止痛药和彻底驱寒的方法。”
“可是哪里有强力的止痛药?又有什么方法能彻底祛除父亲身上的寒气呢?”
“这药我有,方法我也知道,但是这只是我的初步判断,还不能贸然用药。要见到病人,望闻问切后才能定论。”
“明灿请孟寒兄移步姜府,为我父医治。”姜明灿突然跪下,让孟寒始料不及,酒馆里的客人都投来探寻的目光。
孟寒很为难,心中猜到姜明灿的父亲估摸着就是客栈老板说的姜尚书,自己到底不是医生,医出个三长两短该怎么办?所以万万不想趟这浑水,可是难得遇到个知己,这个知己还救父心切,给自己跪下了。这可如何是好,长这么大还没人给自己下过跪,立刻去扶姜明灿。姜明灿却坚持孟寒不答应自己就不起来。孟寒无奈,只得点头,给姜伯父吃点石斛至少能缓解疼痛吧,反正石斛也吃不死人。
不过孟寒还是给姜明灿打了预防针,再次声明自己不是大夫,只是个卖药的,略懂皮毛,治不好或者有什么意外都是有可能的。姜明灿点点头,拉着孟寒就去了城东姜府。
到了姜府,见到姜尚书,孟寒装装样子把了把脉,然后查看了一番姜尚书的身体,问了些问题。出来后又问了姜家的家庭医生一些姜尚书的身体情况和之前喝的什么药。忙活一圈,总算是确定了之前的猜测是对的。
于是在姜明灿的一再要求下,孟寒搬进了姜府,思考治病之法。
止痛必然要用石斛,但驱寒的药孟寒想了一天一夜,翻阅医书对比之后决定用三两重的人参。但是石斛和人参一起服用会不会相克?会不会失效?这又是个问题,失效事小,相克有毒那就严重了。所以,孟寒打算设计一套实验来试药。通过实验来验证两种仙草混合后是不是对人体有害。
石斛的量,小孩发烧用一节,上次洛俊成胃病吃了两节,姜尚书就用两节至两节半好了。至于人参的量,还是问过了专业大夫后觉得用一两即可。
选定某动物之后,对该动物用药的量又值得商榷,肯定是不能和人的量一样。所以孟寒想了个估算动物用药量的方法。将身高(身长)、体重、年龄这三个值设为XYZ,由三个因素决定应该给该动物用药的量。X+Y+Z=100%,其中身高占百分之三十,体重占百分之四十,年龄占百分之三十。α为姜尚书用药的量。β为某动物用药的量。姜尚书的三个用药影响因素为X1,Y1,Z1,某动物的用药影响因素为X2,Y2,Z2。β=这里是一个公式,粘贴不上来(其中除了β均为已知)。按照确定的β值给某动物用药后,对该动物进行观察,结果证明两种药混合后没有产生不良效果。
于是又按照之前给姜尚书估算的量,下药煮水。服用了药汤之后,再由请来的拔罐师傅和针灸师傅在旁帮助姜尚书通经活络,使药力迅速扩散到全身。如此一连三天之后姜尚书便好了六七分。于是孟寒嘱咐姜府减少药量,七天之后即可停药,并且建议日后姜尚书再前往西域吐鲁番,寻一沙丘,在盛夏之时前去埋沙。将身体腰部以下埋于沙中,露出上半身,在热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