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
****
寨子里上了年纪的中年妇女喜欢聚在一块绣花,聊聊最近流行的绣花花式,家长里短,春旱秋涝,有时还会有人做庄,请大家吃上一顿。
金兰婶家地方宽敞,屋舍众多,以前方支书还在的时候,大家都喜欢过来。方支书过世后大家就很少来了,一是家里死过人,不方便;二是怕金兰婶想起以前的日子,伤心难过。
这次租田的事情大家帮了不少忙,所以金兰婶决定请一次客,让大家都来热闹热闹。
寨子里民风纯朴,绝不白吃白喝,来的时候一人带点东西,比如你带点一斗米,我带半斤腊肉,他带两条鱼这样,一桌可口丰盛的饭菜就有了。
因为现在还不是农忙时节,很多人带着米面肉菜早早就来了,有些还带着小孩。
薛一见到珍花婶和成文,忙抓出一把糖,分给他们,说大家这周都很乖,每人奖励一颗。
珍花婶等大人虽说不能要,但拦不住小孩对糖的喜爱,见自家小孩收都收了,只得连声说谢谢。
“朵妈,在炒什么呢?这么香。”有人闻到蒜苔炒腊肉的味,问道。
“蒜苔炒腊肉,等一下,马上就出锅了。”
苗寨人家没有专门的厨房,都是在泥地上挖一个四方的坑,再放一个铁架子,便于放锅,炒菜的时候就在下面烧火就行。
方支书嫌在房间里烧火熏得慌,把炉灶架在院子里,所以众人一进门就能看到金兰婶在炒菜,馋得不行。
“婶,你放盐了没有?”薛一见她拿盘子要盛菜,忙问。
“啊呀,忘了。”到旁边的柜子找了找,“没盐了,上次忘了买。”
“那什么办啊?”
“没事,我回家给你拿点来。”珍花婶说。
“那多麻烦你……”金兰婶面露愧疚。
“等一下,珍花婶,不用回去了,我这里有。”薛一说着从小卖部拿出一包袋装食用盐,剪了个口子,说这是我和阿瑶朵从城里买回来的,反正卖不出去,自家吃得了,珍花婶,等会我给你送两包过去。
“袋子里装的是盐,这么精细啊?”
薛一见众人好奇,给每人手心倒了点:珍花婶用舌头尝了下,点头说:“还真的是盐,又白又细的,薛老师你在哪买的?”
“在城里买的。”
“真好啊。”珍花婶又尝了一口,跟旁边的人说:“你是不知道,我上次去龙昌镇买了两块盐,其中一块一斤的多全是石头,气死我了。”
“我上次也是,买来一块八两多的,外面看着好好的,一敲开,里面全是泥巴,被孩子她爸骂了好几天。”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说龙昌镇谁谁谁最不讲信用最会坑人,以后再也不去他家买了。
“唉,对了薛老师,你这盐多少钱一斤?”
“一毛四。”
“一毛四,这么便宜,是真盐吗?”
“当然,你们看外面的袋子,国家认证的,正宗的盐,哪里有假。”
“真的假的,这么细,还这么便宜,不会掺了什么东西吧?”
“怎么说话的?”珍花婶见有人怀疑薛一,反驳道,“薛老师一心一意为学生,为大家,你们都是有目共睹的,薛老师骗谁也不会骗我们。你们不敢买,我敢买,薛老师,给我来两包,不,三包。”
珍花婶一直感激薛一的救子之恩,这次薛一从城里回来又送了孩子们不少纸币文具,更令珍花婶对薛一推崇备至,见有人怀疑薛一,忙帮衬道。
薛一感激地朝珍花婶点点头,对众人说:“大家要是担心我的盐有问题,可以当场拆包装,确定是真的盐再买。”
众人一想也是,这位薛老师自到寨子以后就一直帮大家,要坑也不能坑他们啊,就算她再坑,还能坑过龙昌镇那些人么?价格又便宜,纷纷掏钱买盐。
有几家小孩见小卖部里还有各种五颜六色的糖,哭着喊要。
薛一见众人一下子买了那么多,不好再收他们的钱,便说买盐送水果糖了。
有些家长过意不去,说刚才已经吃了不少了,再白拿多不好意思,掏钱要给。
薛一说:“下次吧,这次当优惠活动,下次下次。”
如此宣传了好几次,大家吃过了用过了才知道小卖部卖的东西确实不错,不但便宜,质量还好,纷纷说以后再也不去龙昌镇了,就在金兰婶家这里买,便宜,方便,质量还好。
薛一觉得很满足,虽然有不少东西是连卖带送的,暂时挣不了多少钱,但也没亏本,相信以后越来越好。
闲下来的时候薛一找金哥爸爸做了十多个相框,给阿黛华肖梨花等人送去,学生们的合影也一块洗了出来,给各家送去。
金哥爸爸是个木匠,平时去山里砍些木头,做成椅子桌子木桶等拿到镇上去卖,虽然没见过相框,但看了几眼薛一画的图,立刻做了个立式木质相框出来,还刻了些花纹,精美小巧,散发着木头的香味,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