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说起胡话来了。
当太子收到皇后送过来的信时,再想入宫,才发现东宫与内宫之间的门,却打不开了。
太子当机立断,让赵镇升看住东宫,保护太子妃,他则立即从外门出宫。
一开宫门,便就见一队人守在了门口处,领头的冲着太子一躬身,说:“更深露重,不知殿下欲去哪里?不若听微臣的话,还是回去休息吧。”
太子如何与他废话?从这人背后飞过一个人影,早将这人脑袋取了下来,提在手里,煞神似地站在了太子身旁,任着那热乎的脑袋淌着血。
来人正是被太子留在了书院的欧阳询。
欧阳询的聪明就在于见微知著,比一般死士聪明,话少做事多,又能极为完美的完成任务。
自欧阳询到了太子手上之后,太子不止一次地暗叹着,欧阳询不枉他当初费尽心思,揽至麾下,简直是只挣不赔。
自边关上出事以来,逸亲王与梁礼等人,一心期盼着的,最好的结果是打起来,而最差的,也是要北域兵堵在大周北门上,牵制住安沈两家的兵。
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
虽然最近的战报一封接一封的往京上传,大朝也紧密的从之前五日一朝,改为两日一大朝,天天开小朝,商量对策。
从京城南衙不停出事中,逸亲王还是嗅到了一丝危险。
逸亲王能将北域宠子诱进大周境内给杀了,说明北域那边也是安插了人手的。
之前从北域那边送过来的密信,都被太子派人给换了。自边关上出事之后,太子反倒是不管起来。
逸亲王接了信看,那上面写的,却是与朝上说得完全相反。
朝堂之上,天天说得最多的,便就是边关上如何的危及,北域大军压境,安沈两家难以应对,新州刺史不肯发粮,眼看着北地此时已经入冬,官兵的冬衣却没有发过去。
如此等等,急等着朝廷这边发兵过去救援。
然而信上给出的,却是北域王自上次吐血之后,身体已经坏了。北域王的几个儿子已经开始夺位,而且北域没有存粮,劫掠大周,大周这边又做了准备。
北域派的几波人绕过边城,偷抄粮仓,均是有去无回。别说抢,就是想烧都没那机会。
北哉王此时又病了,身边带着几位王子,均是庶妃所生,而无妃的嫡子,四王子则在王庭。北域大军堵在边境上,根本就没有出来骂过战,一直守着不出。
此时更是进退不得,而安沈两家的主帅则一早就料到了,根本就坚守不出,单等着北域王死了,他们自动退兵即可。
逸亲王慌了神,急忙忙地去寻梁礼商量。梁礼也不敢私自做主,只得去找梁家大家长,梁耀辉拿主意。
梁家人都长寿,七十一岁的梁耀辉往日里十分得意于自己的寿岁,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便就是那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然而此时,他却有些恨自己长寿起来。
梁家自当年从边关上入京以后,便就走上了权臣之路。扶持着景元帝登上帝位,梁太后入宫达到了鼎盛。人都说急流勇退,当年的梁耀辉没舍得。
这么多年与梁太后为虎作伥,已经陷得颇深,此时就是想退,却也是退不了了。
梁耀辉摩挲着当年景元帝头死时,赐与他的那根龙头拐杖,觉得景元帝早就预料到了这么一天。
“如果”梁耀辉似是喃喃自语般地说:“你说如果放任下去的话,咱们梁家会如何?”
梁礼半坐在一边上,想了想,说:
“即使皇上不与梁家算账,太子也不会放过梁家的。爹以前不就说过,太子有高贵乡公之才,却又比之他更有谋略?依我所见,假若他成功登基,怎么可能任着咱们梁家继续坐大?”
梁耀辉叹息着说:“定是要除以后快!”
说到这儿,梁耀辉倒是释然了,说:“既然如此,何不搏上一搏?逸王爷蠢不可及,倒是可扶持的主。他的那帮子儿子,也没一个精明的,可比太子好拿捏多了。”
最终,梁耀辉下了决定,说:“富贵险中求,梁家到了现在,别说退,停一步都可能粉身碎骨。趁着南衙还未被他们折腾尽,挣一挣总比等死的好。”
梁礼又与逸亲王商议,觉得稳妥了,才去与梁太后商议。
梁太后此时只恨乾武帝不死,她早主不已经等不得了。逸亲王与梁礼在外面部署,而梁太后则让人给皇后送了信。
乾武帝自太子提醒,让他在宫内吃东西小心些之后,一般的东西,便就不敢乱吃。
也就在皇后哪儿,才稍稍放下些心。
按着乾武帝的想法,到底是结发夫妻,皇后又无子,若他死了,太子又大了,她是绝当不成第二个梁太后的。只有他无事,她才会好好的。
却不想皇后谋得,可比他远得多了。害她的,她一个都不想放过。她与太子,求的也不过是将梁太后与乾武帝一网打尽。
夫妻情,乾武帝宫内开花,于皇后又哪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