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陆逊火烧襄阳,彻底击败文聘。
襄阳这座巍峨的古城,竟然有近半的房屋被焚毁,城中的百姓死亡不计其数,三万魏军精锐荡然无存。
陆逊组织吴军士兵连夜扑火,终于在天明时扑灭了明火,然而襄阳城中却处处残破不堪,彷佛化作了一片焦土。
然而吴军终究还是夺取了荆州重镇襄阳,六万大军徐徐开进襄阳城中。
赶来救援襄阳的曹魏上庸太守申耽,在途中听说陆逊火烧襄阳,襄阳已经失陷后,只得率领军队折返回去。
而化妆成百姓的曹魏大将文聘,一时间也不知所踪,侥幸逃出襄阳的魏军士兵,根本不敢有丝毫的逗留,纷纷朝着北面逃散,以求尽快逃入大魏的腹地。
陆逊夺下襄阳城后,经过清点,城中的军粮仓库早已被大火付之一炬,几乎没有任何的军粮剩下来,倒是一些府库中钱币幸免于难,经过清理,莫约得到了五十万铢钱。
好在陆逊的军队带足了军粮,而且襄阳距离江陵并不远,于是陆逊打算趁胜出击,迅速扩大战果。
当前襄阳夺取后,陆逊最想要打下的,便是江夏、新野和上庸。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夏郡地处汉江平原的中心地带,境内水网密布、道路交错,长江最大的支流襄江在此处与长江交汇,是长江中游的交通枢纽。
该地又正好处于荆、豫、扬三州的交汇处,扼着长江、襄江水道,且还保留着一支规模不小的魏军水师,虽然丁奉率领水师北上襄阳时想要一举歼灭这支水师,可这支水师见到丁奉水师强大,选择了远遁,让出了襄江水道,但难免他日丁奉大军回返时会遇到这支水师。
而且江夏始终处于吴军的补给线上,虽然丁奉在两江交互之处留了一些水师护卫运输船只,但陆地重镇没能拿下,始终都有腹背之患。
故而,欲稳襄阳,必取江夏。
此外,新野是位于樊城北上宛城的要道之上,算得上是襄阳的藩屏。如果北方的敌军进攻襄阳,必定要首先进攻新野,随后以新野为踏板南渡襄江,直取襄阳。当年刘表让刘备镇守新野,也是希望依靠刘备的能力,稳固襄阳。故而对于陆逊而言,也是一处必争之地。
最后是上庸,上庸的西边穿过西城郡就进入汉中郡,上庸郡的南边不远处就是蜀汉与东吴交界的永安一线,同时上庸郡是汉水沿岸的重要城池,汉水从汉中流出,经上庸到达襄樊,最后流入长江。
由此可以看出,上庸郡处于三国交界地带,离三国的核心区都不远,是魏蜀吴三国争夺的焦点地区,同时又有便捷的水路运输。打下了上庸,一方面距离魏国的核心区更近了;另一方面也算是从一定程度,堵住了蜀国与吴国争夺曹魏领土的出路。
故而在陆逊看来,江夏为必攻之地,新野次之,上庸更次之,三处都是必须夺取的要地,必须要乘胜出击,全部拿下。
为了争取一举夺取江夏,陆逊传令给了驻防在建邺的水师,西进配合陆逊围歼魏国荆州水师。
此举原本就在东吴北伐的整体战略之中,此次东吴北伐,一共分为东西两路大军,西路大军为主攻方向,由东吴大都督陆逊率领十万精锐,目标是全取荆州;东路大军则由朱桓率领,全琮、诸葛恪参与其中,目标是羊攻寿春,力争夺下寿春。
东路军的水师由甘辛率领,负责掩护大军,一旦东路军与曹魏处于对峙相持状态,甘辛则可分出一部水师沿江北上,和丁奉麾下的水师东西夹击荆州水师,力争一举彻底荡平魏国荆州水师,从而全面控制整个长江航道。
正是基于这一大的战略构想,陆逊在夺取襄阳后,除了留下吕据率领一万东吴兵马镇守襄阳外,便开始分兵北上。
自己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并带着李异、谢旌和徐楷三员大将出击,渡过襄江,直逼新野。另一路丁奉在运送完陆逊的大军渡过襄江后,便率领着四万大军直扑江夏,他先要与甘辛的五千水师汇合,找到并歼灭曹魏的荆州水师。
东吴的东路兵马攻入寿春外围后,很快便遭到了镇守寿春的魏军大将满宠率领的魏军主力的阻击,魏军在寿春屯驻有大量精兵,吴国东路兵马不如西路军强盛,东路战场很快便陷入了对峙的局面。
一切都如陆逊之前的预料,东路军成功地拖住了魏军大量兵马,为西路军的北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借着东路战场陷入僵持,朱桓按照战前的布置,命令甘辛率领五千水师西进,与东路军围歼曹魏的荆州水师。
甘辛只是从东吴东路水师中分走了一小半水师,但也有五千人的规模,而且麾下有楼船三艘,艨艟战船五十艘,走舸快船百余艘。
甘辛的祖上是锦帆贼甘宁,甘宁乃是一位长期称霸长江水道的水战名将,甘辛也很好地继承了甘宁的水战天赋,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