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对这类政治不太在行,打算回头单独请教一下杨仪,杨仪几经宦海沉浮,应该会比自己有办法得多。
于是姜维笑着对费祎说道:“此事容易,等明年冰雪消融,我来安排。”
费祎点了点头,又笑着说道:“伯约,陛下还让我问你,北伐之事,是否明年春天即可展开?”
姜维反问费祎道:“不知陛下和蒋公琰是怎么看待此事的?”
费祎叹息了一声,说道:“陛下和公琰兄,在这件事情上争议很大。公琰兄觉得我大汉的国力依然贫弱,需多作积累;但陛下认为,我大汉已经收复了凉州,国力蒸蒸日上,北伐理应提前。公琰见陛下意志坚定,故而才拖着说问问伯约你的意见。”
姜维想了想道:“文伟兄,正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之前我不主张立刻北伐,的确是考虑到国力贫弱,可如今,我大汉无论土地、人口、财富、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故而我也认为,北伐正当其时。”
费祎一听姜维居然对北伐如此积极,原本以为姜维会跟蒋琬意见一致,当继续储备国力,谁料姜维这次却站在了皇帝刘禅一头,主张全面北伐,于是有些失望。
“伯约,北伐干系重大,你可有了万全之策?”
姜维笑着说道:“文伟,这征伐之事,岂有完全之策的道理?别的不说,就说当年孙权十万大军北伐曹魏,还不是被张辽以微弱兵力杀得丢盔弃甲?战争一旦开启,谁也无法左右其进程与结果,我们为将者能做的,便是竭尽全力而已。”
费祎的一贯主张便是休养生息,可如今姜维和刘禅的意见一致,自己再也无法指望姜维会帮着自己去说服刘禅了,于是只好叹息了一声:
“哎,也罢,既然伯约和陛下意见一致,那我回到成都复命时,如实禀告便是。”
姜维见费祎一脸的惆怅,便对费祎说道:
“文伟不必过于忧愁,此番北伐,我凉州刺史府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不但秋收收获了大量的粮草,而且长史杨仪还购置了大批的粮草,如今我凉州刺史府的存量已经超过百万石,足以支撑我雍凉大军一年支用,且不需要找成都要粮。”
“什么?凉州已经屯粮百万石了?”费祎大惊失色,想不到凉州竟然屯下了如此规模的军粮,自己之前最担忧的军粮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费祎曾经数次随诸葛亮北伐,每每都会遇到军粮不足的问题,导致北伐无功而返。甚至连托孤重臣李严,都是因为军粮供应不力,而被贬为平民,可见蜀道难对于蜀军军粮的制约有多严重。
如今既然这个问题被姜维解决了,费祎突然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思路也豁然打开,既然兵精粮足,又为何不能北伐中原,中兴大汉?
看着费祎一脸激动的看着自己,姜维笑着问道:“文伟,你怎么了?”
费祎紧紧握住姜维的手道:“伯约,你果然不愧为丞相的嫡传弟子,短短时间,不但打下了凉州,竟然还把凉州经营得如此之好,如今凉州兵精粮足,我也支持你北伐,你放心,回到成都后,我还会劝说蒋公琰一起,全力支持你北伐的。”
姜维也目光坚定地对费祎说道:“有文伟这句话,我便放心了,北伐事关大汉国运,需要举国内外团结一心,方有可能成功。如今朝中有公琰兄、文伟兄支持,我征战在外,也更有底气了!”
于是姜维举杯,邀请费祎共饮,费祎毫不犹豫,举杯便与姜维满饮一杯。
宴会之后,姜维单独会见了杨仪,向他请教关于刘禅想要的万国来朝这事儿,该当如何化解?既能够满足刘禅万国来朝的心愿,又不至于使得大汉吃亏,同时还要不失大汉的气度。
杨仪听完,也觉得此事想要两全其美,实在是不易,皱着眉头想了半晌,突然灵光一现,对姜维说道:
“我想到一个主意,不知是否妥当?”
“杨长史快说来听听。”姜维有些欣喜地说道。
“以往大汉若有番邦上供,往往会十倍百倍地赏赐黄金绸缎,从算账的角度,的确是吃亏得厉害,但那时候大汉国力昌盛,富有天下,也不差这点钱。如今大汉积贫积弱,的确不能再那样大手大脚,故而我建议,赏赐的时候不用黄金绸缎。”
“哦?不用黄金绸缎,那用什么?”
“下官听说将军在西域时,曾经用麒麟军铠甲赏赐西域诸国,各国得到铠甲后,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可见西域诸国是造不出此等铠甲的,这麒麟军铠甲便可用于赏赐各国。”
姜维点了点头,麒麟军铠甲,成本其实并不高,但是赏赐出去,效果甚至比黄金绸缎还令西域各国高兴。
“此外,将军名下的神仙居所产的两款独家产品,香水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