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灭国的消息迅速传遍天下,几乎魏蜀吴三国都同时得到这一消息。
洛阳。
司马家的府邸上,一派的清幽古朴,雅澹中带着清幽,庭院花草茂盛,绿竹成荫,池中有三色鲤鱼,互相映照。
长廊上,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手持竹简快步入堂内,只见司马懿正躺在堂上午睡,面向内壁。
那老者一愣,随即苦笑道:“二哥,辽东有消息传来,天下震动。你怎得还在睡觉?朝中大小官吏,已对此事着重叹息。”
司马懿也不转过身来,只澹澹的出声:“如我猜得不错,公孙修是否已经灭了高句丽?”
老者一愣,原来二哥并未再睡觉,点了点头:“是的,高句丽已灭,东川王被斩首,高句丽三十万臣民,已尽入燕国版图。”
司马懿坐起身来,脸上哪有半分睡意?伸了伸懒腰:“我早知会有此事。东川王得我之言,合兵围攻襄平,瓜分辽东。现在我大魏跟燕国成了名义上的君臣,公孙修腾出手来,把高句丽给灭了,也属正常。”
顿了一顿,说道:“只是这一战用得如此迅速,倒也出乎意料之外,前后竟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老者是“司马八达”中的老三司马孚,作为魏国的度尚支书,非常关心时政之弊,听闻燕国灭亡高句丽,边患自然地又更加不可控制起来。他长叹一声,道:“只可惜辽东一战,未能灭了公孙氏。不仅折了二哥的威名,更加深边垂之害。”
提及辽东之战,司马懿脸色有些阴沉,可也只是一瞬而已。自从班师回朝以来,他苦心钻研辽东的大小失误,只觉生平上遇到了强大的劲敌,是自己轻敌导致的,摇了摇头道:“燕国离得远,我大魏不攻辽东,辽东也不会攻魏,若不是公孙渊狂妄自大,不识天数的自立为王,先帝也不会遣我征辽东。目前蜀、吴为大防,燕国为小可。”
司马孚也捋须点头,身为度尚支书,管理魏国的财政事务,深知远征辽东是一件多么消耗军费民力的事情。
而且先帝新丧,幼主登基,目前司马懿、曹爽为辅政大臣,魏国的内患要忧于外患。
曹爽一经重用,大肆任用九年前太和浮华桉被贬而不用的货色,诸如何晏、夏侯玄等人,这些堪称魏国官二代的人物,除了嘴皮子功夫厉害,讲务实则处处无能。司马师曾也是太和浮华桉中的一员,只因辽东之战才被启用。
司马孚犹豫了半响,苦笑道:“二哥,我近日打听到消息,曹爽暗中勾结群臣,准备——准备把你升任为太傅,这可如何是好?”
司马懿闻言并不惊讶,只是摇了摇头:“曹爽威权并重,不可相抗。自从文帝起,便任用曹氏旁系、士族老臣,现在幼主登基,年仅八岁,只得任用曹氏宗亲,避免大权旁落外姓之人。曹爽既然想启奏陛下,升任我为太傅,那也由他。兄长升任太傅,位在三公之上,你应该开心才是,怎得闷闷不乐的?”
最后一句是对着他打趣的。
司马孚苦笑一声,心想二哥还有心思开玩笑。
曹魏沿袭汉代的官职,设立三公,有太尉、司徒、司空,都是有实权的人物。太傅虽位在三公之上,可并无实权,曹爽推举司马懿升任太傅,明升暗降的被架空权力。
司马懿摇了摇头,低声道:“曹爽毕竟年轻,不懂得权术之道,先把我压下来,那我韬光养晦便是。”
“二哥莫非心中已有对付曹爽的办法?”
司马孚有些不解地问。
他摇头一笑,劝道:“叔达,我今年已是花甲之年,算来你也五十九岁了,咱们都老了,不要再去关心这些天下大事。师儿、昭儿长大成人,我也没什么值得牵挂的,如今这时候,也算是半截身子埋进黄土了。”
司马孚哑然不已,司马八达之中,以二哥司马懿最为出众,向来有机警,善谋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人物。怎地去了一趟辽东回来,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可他也知兄长说得是实情,二人年龄加起来都快一百二十岁了,争名逐利已是次要之事,关键还是看司马氏的后人。司马孚有些感慨地说:“当年太祖第一次征辟兄长出仕之时,还是个弱冠少年郎,如今须发皆白。”
司马懿仰天打了个哈哈,说道:“叔达,咱们都老了,曹爽要我当太傅,那我就当太傅,人之将近,如烛火幽明,忽明忽暗,说不定哪一日便撒手人寰。”
这时,司马府的长廊上,一个三岁孩童欢快地奔了过来,奶声奶气地对司马懿喊了声“祖父”,对司马孚则称一声“叔祖父”。这孩童是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名为司马炎,生于青龙四年,今年三岁。
司马懿抱起那孩童,轻抚其背,笑道:“叔达你自便,炎儿刚睡醒,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