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进行总结的同时,德国和法国之间,再一次爆发了新一轮冲突。
自从1870年双方爆发战争之后,两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就已经是生死仇敌。
被德国人割走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以及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成为了法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法兰克福和约》只是结束了两国的战争状态,两国的矛盾并没有缓和反而更加尖锐了。
但是法国在普法战争后不得不面对的另一个事实是,它已经无力与德国对抗。
在这种情况下,正如基辛格所言:
“在缅怀过去及未死的野心两相煎熬之下,
法国将其挫折感升华为以近五十年的时间一心一意只想收回阿尔萨斯与洛林……如今法国凭一己之力已难以对付德国;
因此永远都需要与他国结盟始得自保。
同样的,法国也随时准备同任何与德国敌对的国家结盟……”
强烈的仇恨,促使法国民间对德国复仇的呼声不断,最终促成了1875年的德法战争危机。
虽然最终在英俄的制裁之下,德国被迫承诺不会主动进攻法国,但是民间互相反对的情绪依旧高涨。
时间到了到现在的1877年1月份。
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比原历史上迟了3年,发表了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被刊登在巴黎《法国公报》,一经发表就获得了广大的关注。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法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丧权辱国之耻,再一次被阿尔丰斯·都德唤醒,无数悲愤的法国人看着东部已经不属于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
热爱自由且骄傲的法国人,不得不再一次面对割让国土的痛苦。
阿尔萨斯的法兰西同胞们,彷佛正在被普鲁士人逼迫着学习德语,而他们的祖国却无能为力为他们提供帮助。
法国的反德呼声再一次席卷全国,对德复仇的呼声再一次响彻起来。
虽然法国人已经没有实力去打败如日中天的德国人。
但是就如同我国无数的热血青年一样,虽然希望渺茫,但是他们受不了这种屈辱。
哀兵必胜。
为了祖国献出生命的呼声,响彻巴黎!
法国的男人还没有死完,骨气依旧存在。
法国总统麦克马洪并没有制止这种行为,法兰西共和国成立的目的,极大程度上的意义就是要和德国人做斗争,取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但是他依旧保持着冷静,法国现如今开始对德复仇,无异于自寻死路。
欧洲各国绝对不会允许一个没有制约的德国,如果德国人进一步削弱法国人,可以预见的是,欧洲大陆势必会有一场反德同盟。
这就代表着法国有了一张免死金牌。
同样的,列强们同样不会允许法国人逆风翻盘,现如今的欧洲局势,对于欧洲列强来说是最好的。
起码英国人和俄国人,是乐于看到如今欧洲大陆趋于平衡的状态的。
正如1875年的德法战争危机一样,俄国人同情法国的遭遇,但是同样维护着《法兰克福和约》之后的状态。
即法国战败的状态。
但是现如今的状态,又和1875年不同。
俄国人和英国人在奥斯曼争了一个面红耳炽。
起码在德国首相俾斯麦的眼里,英俄两国势必不可能如同1875年一样,毫无间隙的联合起来反对德国。
所以受到俾斯麦操控的德国媒体,在受到指令之后,进行了一场反对法国的狂热运动。
德国在战争上面不惧怕法国人,但是预感不会发生战争的俾斯麦,还是尽力的压制着尚武好战的普鲁士军人。
反对法国的一些列运动,只不过是为了应对法国国内的反德声音,争锋相对以表示德国人的态度。
毫不示弱的两国,再一次让双反的关系势同水火。
俾斯麦的德国不会率先发动进攻,但是面对法国的反德态度,除去反法行动之外,似乎只有战争威胁才能够让法国人闭嘴。
1月中旬,德意志帝国宣布增加军费。
数目不详,但是依旧表现出了德意志帝国的态度。
德国人的武力威慑更加一步的激起了法国人的怒火,国内反德和复仇的声音越来越大。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