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昨日的凭栏夜曲不仅拂去了人一身的疲惫,还有些许不着边际的焦虑。
现在赵雍只感觉精神十足。
刚睁开惺忪的双眼,便听说几个大臣已经在龙台宫外等着了,一众宫人上前侍候他穿衣戴冠时提及,好像是驻燕使臣刚刚上奏了简书。
及至正殿,赵雍便传令,准大臣们入内觐见。
来了七个人,赵豹、赵成、肥义、苏秦、吴广、庞煖和李兑。
两位新晋君侯的职位虽然不变,但地位却上升了一大截。这个时期的列国诸侯对‘君’的封赐可是很吝啬的,且大多都是宗室受封。赵国此前的封君只有赵成、赵豹两人。
且赵国的君侯是实封,譬如肥义受封的定阳君,便是将上郡定阳县划出五百民户,让本该上缴朝廷的赋税、直接交到封君手中。
当然负责征收和管理的仍然是朝廷派出的官员,封君并无行政权。
赵廷之上对于肥义和庞煖两人的君号或许有些许异议,但赵雍这里却并未收到任何公然反对的奏言。
前者自不必多说,先君贵臣,当朝王师、大司马。
庞煖的军功更是靠自己打出来的。若说夜袭败胡是运气、晋阳逐秦是大势,那三晋功冠便是胆谋。
有胆识和有谋略者不在少数。但具胆谋者却万中无一,即是天赋又是后天的成长。
其年龄不大,但当今列国、没人再敢小觑庞煖之名。
七人中有五人封君,只有即将赴任的上郡郡守李兑和邯郸令吴广的爵位低上一筹,所以二人很自觉地排在了五人之后。
赵雍不动声色地瞥了李兑一眼。
想来对方的心里,此时定然不是个滋味,或许还有些不甘吧。
两年不见,曾经的庞氏小雏鸟已经长成了大鹏,一跃飞到了自己的头顶……
众臣见礼罢,赵豹径直说道:“王上,燕公子歇假传燕王遗命,自立为燕王。欲引齐军,驱逐太子哙。”
这一番话,让赵雍原本还有点迷糊的大脑,瞬间清醒。
肥义也出身附和道:“今日清晨,观津都尉(衡水武邑)便传来了紧急军情,齐军约五万人已经渡过了大河,想来如今,齐军已经逼近了燕国境内吧。”
赵雍从几案的一堆简书中翻到了燕使上书的那份。看着手中的简书,上述所叙与赵豹说的基本一致。
这个公子歇,倒是颗意外之子。其名赵雍倒是有所耳闻,但没想到这家伙胆子这般大。
不过齐军的动作也太快了!
恐怕这次把齐国想的太简单了。这才过去了半个月,齐国便集结了五万大军?还轻而易举的进入到了燕国境内。齐国明显是早有预谋,且似乎很早就和姬歇勾搭上了。
大意了。
赵豹见赵雍沉默了良久,想了想,试探性地问道:“公子歇明显是倒向了齐国,若是真让公子歇坐稳了燕王之位……怕是对我赵国不利。”
赵雍顾自点了点头,情况确实有点出乎了他的意料。赵国之意其实还是希望燕国的政权可以平稳交替的,因为那样至少可抵挡一阵……不过姬歇能那般容易的坐稳王位,假传燕王遗旨是真是假一时还真有点难说。
苏秦这时摇了摇头道:“齐军助燕恐没安善心,齐、燕两国乃是世仇。臣以为,我赵国此时不宜妄动,待形式明了之前,在做决断不迟。”
肥义道:“臣附议武安君之言,臣以为,燕国倒是越乱越好。形式虽有稍许变化,然而并不妨碍我赵国的计划。中山王受王上之言,如今已经在边境蠢蠢欲动,想必用不了多少时日,中山国定会介入到燕国的内战,彼时便是我赵国出兵覆灭中山的最好时机。”
赵雍倒不是真的担心燕国时局的变化,谁当不当燕王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反正最后都是赵国的傀儡。且正如苏秦说的那般,他也不相信齐国真的就打算扶植一个亲齐的燕王,而不觊觎?
他只是怕突如其来的变化影响到了中山国的决心。
对燕国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图谋,至少现在还没有。
燕国的水此时还有点深。
相较而言,中山国这个果子倒是要成熟了。
赵雍沉吟片刻道:“还需密切关注中山国和齐国的动向。燕国境内有任何动静,立即奏于寡人。”
“喏!”
散朝后,赵雍又让吴广单独留下。
其余众臣一脸的了然之色。
……赵雍先向吴广询问了一些邯郸境内的政事,同时褒奖了他对秦一战的后勤工作。
最后自然而然的便扯到了家事之上。
俨然一副关心臣子家属的态度。
姚岚深夜为君抚琴,他不信没有吴广的授意,而姚岚得以悄咪咪地进入后宫,王后定然也是知道的。
既然丈人都着急了,王后又同意了(知道了),他还有什么不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