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樊建也是察觉到自己的小心思被诸葛丞相知晓,于是面色稍显尴尬。
诸葛亮却毫不在意地伸出手中的羽扇,示意樊建勿要多想,轻声解释道:“长元勿要多想,吾如此打算,除了李恢来信外,还有今日大儒杜微来府中,让吾做中间人,将这卫弘收为弟子。李福又推荐此人为成都令,故而吾心中好奇,这后辈究竟何许人也。”
谁知,樊建听闻此言,神色大变,连忙追问诸葛亮道:“丞相莫不是答应了杜国辅收弟子这件事?”
诸葛亮颔首,承认了此事:“国辅公乃蜀地名士,素有名望,吾岂能不成人之美呢……”
李福叹了一口气,连忙提醒诸葛亮道:“丞相有所不知,若是丞相助杜辅国收卫弘为弟子,若是传了出去,丞相必被一众文坛清流所诟病矣!”
诸葛亮神色一怔,连忙询问樊建此事的缘故。
樊建刚想将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悉数告知诸葛丞相,却没有想到有相府小吏走上前来说道:“丞相,樊掾史,大司农孟光来了。”
樊建欲言又止,被诸葛亮笑着安抚道:“来得如此之快,看来孟孝裕这段时间等的确实着急。这样吧,长元你随吾一起,待今日事毕之后,吾再与你长谈。”
樊建赶忙应下:“喏!”
……
……
孟光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虽年过半百,却神采奕奕。
等在相府之中,见到诸葛亮到来,孟光连忙作揖笑道:“丞相,光久侯矣!”
诸葛亮将孟光请入座中,笑着解释道:“孝裕迁大司农,势必要分割少府权柄。兹事体大,牵扯甚多,若是轻易许之,恐众人心生怨怒!”
孟光从怀中取出一块简牍,递给了诸葛亮,主动说道:“此事不劳丞相费心了,光已经和元泰公商议好了,这是定好协议的文书,还请丞相观之。”
诸葛亮颔首,放下手中的羽扇,从孟光的手中接过简牍,沉首认真看了一眼,良久之后,才抬起头笑着说道:“吾没有想到,孝裕竟愿意在此事上做出如此之大的让步。”
孟光笑笑:“少府需要供养皇室,光岂敢在此事上有所苛待。不过还请丞相放心,元泰公早有嘱咐,少府乃是大汉的少府,供给四方兵马的粮草调度,必不会有所懈怠。”
诸葛亮颇为满意的赞许道:“王元泰不愧是先帝都百般赞叹的肱骨之臣,孝裕在此事上也做的极好,你二人能有如此胸怀,吾大汉何愁不兴也!”
孟光却摇了摇头,十分谦逊的说道:“丞相谬赞了,光在此事上还有一些愚见。”
诸葛亮伸手,示意孟光直说:“孝裕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显然早已打好了腹稿,娓娓而谈道:“先帝志在四野,坐拥荆、益二州,常思挥师北上,祈望再统汉家山河,故而对益州诸郡难免重视不足。但如今遭遇夷陵之败,国力受损,汉室困居益州一隅,若再图北定中原,势必要对益州地尽其力,人尽其才。当前首当其冲的,便是革新盐铁和赋税的制度,使朝廷各处府衙和益州各郡不再各行其事!”
诸葛亮对此颇为在意。
益州税制,暂且不论前事,就今朝而论,确实不成体系。
盐事交给了司盐校尉王连负责,是大汉朝廷最重要的财政来源。
铁事由冶金治所把控,大部分对交给军方,只有极少部分流入民间。
赋税由各郡郡府征收,充实各地府库,维持各郡府、戍军的正常运营。
少府的状况要好上一些。
先帝安定益州后,盛威之下推出了一套“直白钱”的货币政策。
益州一众世家虽明知这是薅羊毛的把戏,再瞧了瞧先帝麾下的百战之师,不得不把自己的嘴去咬上先帝的钓钩,割下自家巨额家产,以满足先帝嗷嗷待哺的初建府库。
先帝又有安汉将军糜竺这样的商贾奇才,经营数年之后,少府家业已成蜀中之最。
但先帝创业未半,虽将益州作为定基之地,却并未当作王霸之地,故而对益州采取的态度,更多偏向于取其钱粮而循其旧制。
所以,赋税制度等事,遵循旧制,一切从简。
原先还有天下之腹的荆州在手,大汉的钱粮赋税还稍稍能均匀分布一些。
可夷陵之败,大汉退居益州一地,若是再遵循旧制,盐铁赋税再各行其事,势必不能支撑起来日后大汉的持续大规模军事行动。
这也是诸葛亮的忧心之处。
但若想在这方面着手革新旧制,单单是太府和少府两大机构加起来的体量,都没有司盐校尉府一半大。
没有司盐校尉王连的参与,想要完成财政改革,充实朝廷府库以支撑大汉日后北伐,简直是难比登天!
只是司盐校尉王连……
诸葛亮想起此人,心头想到的真是一言难尽,即便是面对恩威隆重的先帝,这个老头子亦能够硬气得令人又恨又爱。
饶是智谋绝顶的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