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一年半载下不了山,老王家也不至于饿肚子。
自家不还有几亩瘦田么?
耕种两季,总能出点庄稼。
王大梁没事干,也能去打打猎弄些吃食不是?
临出门时,王大梁一拍脑袋道。
“哎呀呀,差点忘了。”
“张管事可是交代了。”
“让村里的老少爷们,大姑娘小媳妇都去。”
“矿上管饱呢!”
“东宫做事讲究,绝不少给一枚铜板。”
老娘翻了个白眼嗔怪道。
“那你还不赶紧去?”
“叫上你二大爷,三伯他们一起。”
“有钱一起赚嘛!”
其实老太太没明说的就是。
自家吃独食也不成呀!
真要是大半年没进项。
左邻右舍断了顿,自己家还能袖手旁观不成?
山里人朴实,却也有自己的智慧。
大家都赚些钱,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嘛!
到了下午时分,小东山煤矿热闹的不行。
原本不过一百多个矿工。
一招呼,顿时多了十倍。
山上山下就像过节一般。
就连东宫的兵马,都派来维持秩序和记账了。
哪怕有三两个油滑之徒,看到全副武装的男兵、女官。
谁还敢偷奸耍滑讨不自在?
小东山不临河,好在山下就有一条大道。
飞燕城哪有那么多马车?
总不能把好好的战马弄去拉车吧?
平白折损了,还不得心疼死?
不过,城里多的是车马行。
自家有马车,单干的散户更多。
直接租车就是了。
煤炭生意原本就是暴利。
区区车马费,东宫掏得毫不心疼。
到了第二天早上,城里的马车就不是空车来了。
煤车里垫上松枝柏树叶,装的满满都是渔货。
这还是没有挑拣过的。
杨辰供给给东宫的,哪有功夫去选?
他也不在乎那点。
城里之所以价格不等。
主要是想让卖鱼的女工能多赚点。
矿上的百姓们开心坏了。
管事张大木拎着铁皮喇叭站在车上喊。
“都听清楚了!”
“辽人要来啦!”
“长公主殿下,担心大家伙儿没有吃食,日子过不下去。”
“才亏着钱给大家送鱼来!”
“不管有刺耳没刺儿的,都不许挑,一箩筐一箩筐的过秤。”
“你总不能买一斤回家吧?”
底下的百姓哄然大笑。
傻子才一斤斤的买呢。
一箩筐不过百斤。
谁家不得买两三筐回去?
有余钱的,甚至打算去买些食盐。
多弄些鱼腌了烘干。
炖咸鱼,不比盐花子煮青菜萝卜好吃?
干鱼挂在屋梁上,放一年都不会坏吧?
七文钱一斤,自家种的粮食都没这么便宜。
山田产量低嘛!
整筐买还用得着挑么?
好的孬的,不都有了?
到了第三天。
驾车拉煤的老朋友大栓子,就特意把王大梁拉到一边。
“哥,好消息,城里的盐价便宜了一半,只要二十文一斤啦。”
“你家要不要腌鱼?”
“要的话,我给你捎点?”
王大梁叫了声,“好兄弟,你等我一下。”
他转头就跑,很快又跑回来了。
瞅瞅没人注意到哥儿俩,他掏出几块碎银子塞进栓子的怀里。
“栓儿,我们几家要一担盐,多的几文钱,你也拿去买点鱼!!”
“听着,别跟哥客气。”
“都是苦哈哈。”
“哥一天黑得跟耗子似的,可哥比你赚得多。”
“回吧!”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