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火车飞机甚至轮船,那都是要有单位介绍信才能乘坐,这个能开介绍信的单位,只有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单位。
要是遇到个打架,你哪怕是万元户,跟一个不如你有钱的工厂职工互殴,闹到局子里,也是没单位的万元户吃亏。
说白了,就是那个时期,机关事业单位的劳保暂时不变,但是企业职工的养老金跟医疗金,全部由原先的国家兜底,改为社会统筹,或者叫企业自己统筹。
这个劳保改革呢,简单说,是成立一个保险公司,然后由保险公司统筹集企业职工养老金,由企业根据利润多少,为职工向保险公司缴纳养老保险金,职工退休从保险公司领取养老金。
企业效益好,劳保就高,企业效益不好,劳保就低,属于妥妥的企业保险,只是这个企业都是国字号而已。
对有单位的,尤其单位比较好的,身份比较高的,护士态度往往就比较好。
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
就连护士,对有单位的跟没单位的,态度也都不一样。
对于广大个体户,对不起,反正在这个时期,你是甭想享受养老金待遇跟医疗报销待遇了。
可你一个没单位的个体户,啥都自费,哪怕费用不高呢,相比其他那些能报销的人,也会觉得矮人一头。
然而,在如今的国内,个体户再有钱,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表面看,机关事业单位的劳保优惠力度更高。
至于企业供养完全转化为社会供养的统筹社保制度,那得到九十年代以后了。
八十年代初的个体户,大部分都是进不去正规单位的家伙,他们当个体户,一开始的目的真的就是为了能挣口饭吃。
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工厂的劳保力度更高,工厂职工不光在退休后拿到的退休金比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更高,且医疗方面几乎都是全免。
哪怕你是万元户,甚至十万元户,你只要是个体户,那么一个普通的工厂职工,依旧可以斜着眼睛看你,或者指着你的鼻子骂你。
如果不能报销,全部自费,那很抱歉,相对如今老百姓的收入来讲,那医疗费真的很贵。
你想啊,同样去看病,人家有单位的看病,直接就报销,各种好药可以使劲儿用,说话都能大声点。
总起来说,从五十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劳动保险,其实都是国家负责,是典型的国家社保模式。
这种体系性的歧视,暂时是改变不了的,身为穿越者的曹志强也不能。
等靠着当个体户赚到了钱,衣食足的目标达到了,自然就有了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尊重。
问题是,你可以不坐飞机不坐火车也不坐轮船,也可以暂时不用担心退休金的问题,但你总会生病,总会去医院吧?
可到了一九七八年,情况就变了。
是,现在的医院呢,药费跟治疗费都不高,看病也不贵,但那是对能够报销的人群来讲。
可以说,这时期的个体户是有钱,但却饱受方方面面的歧视。
可实际操作上,由于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家财政就一直不见起色,反倒是企业,由于得到某位敬爱的领导的多方位保护,除了一开始乱了一阵,后来并没受到太大冲击,反倒形成一个独立的乐土。
说的更简单点,就是那时期的企业职工劳保,要根据企业效益来算,多缴多得,属于羊毛出在羊身上。
早在1982年,国家就开始在上海进行劳保改革试点。
但这个劳动保险不管怎么变,那都是机关事业单位跟国企单位才能享受的福利待遇。
如果历史不变,那么到了1986年,企业就会全部实行新的劳保方法,简称打破铁饭碗,实行多缴多得的养老制度。
这时期的个体户,不光不能享受退休金跟医疗报销,而且出远门都难,起码不能坐飞机跟火车,只能坐汽车。
当然了,这个试点,也不是非得上海搞,其他城市跟企业,也可以自己申请搞这一套,但除非上面压,否则地方没有乐意主动搞改革的,毕竟这里面的利益牵扯重大。
对没单位的个体户,护士往往都是比较敷衍。
要是到某些很高的级别跟工龄,医疗费是全免的。
当然这样还不是最大问题,个体户看病最大的问题,是那种羞耻感。
由于国库空虚,各地企业也开始疲软,很多企业效益低,负担重,所以退休金跟医疗金呢,此时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改革势在必行。
然而,曹志强却可以另辟蹊径,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