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凶神恶煞的禁军,时任签枢密院事的郑珏连忙出面替众人求情道:“一些官员年纪大了,他们实在禁不起皮肉之苦,还请陛下法外开恩呐。”
刘辩如今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不论谁上前求情,他都不听,他就是要通过这次杖责来改变大宋从不重责文官的旧制,亦要通过这次杖责来试探文官集团的底线。
良久之后。
六十多位正待受刑的官员在宫门外横向的列成三排,一排二十人左右。
这副场景绝对称得上是自大宋立国以来最为壮观的奇观了,自大宋开国起来,还从未有过同时杖责六十多名官员的先例。
喜欢看热闹的百姓则纷纷聚集在了宫门外,他们被军士拦在了数十步之外,众人时不时的交头接耳几句,说的是不亦乐乎。
刘辩此举,为大宋百姓的业余生活又增添了不少的乐趣,起码大家在茶余饭后又多了一项谈资。
那些并没有因此事而受到波及的官员也没有急于离开,这是刘辩刻意要求的,刘辩就是要让他们亲眼看看闹事者所要面临的下场。
朝中官员尽皆聚集在了宫门外的一侧,众人也都没闲着,他们亦在互相交换眼神,亦或是在交头接耳。
几名与万俟卨交好的大臣十分好奇的问道:“相公因何没有出言直谏?”
万俟卨闻言却是不以为意的笑了笑,道:“本官觉得秦相公的提议并没有什么错,既然并无差错,那我为何还要自讨没趣呢?”
众人闻言,不约而同的皱了皱眉,并没有再多说什么,这种政见上的分歧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你很难去说服与自己政见不和之人。
万俟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他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与宰相无缘,因此他自然能够接受内阁制的存在。
大宋从未有过责打文官的先例,但刘辩本着没有条件便创造条件的原则,临时制定了一套杖责官员的潜规则,行刑之前,需由一名小宦官进宫请旨,在得到皇帝的答复之后再行刑。
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彰显皇帝的仁德之举,万一皇帝突然大发善心,从而赦免犯事官员的罪责呢?
当然了,若是皇帝不同意对犯人减轻刑罚的话,届时,前来宣旨的宦官自然还有另一套说辞,其实这只不过是一套表面功夫罢了。
小宦官很快便去而复返,宇文成都与其并肩走了出来。
二人先是躬身向垂拱殿的方向行了一礼,随后由小宦官开口宣读皇帝的旨意,道:“陛下口谕:大宋一向善待文官,不宜对其苛责太甚,因此陛下特意令奴婢传下口谕,说:将犯事官员的杖刑再减免一些!”
秦桧等人闻言,尽皆露出一副感激涕零的表情,躬身向垂拱殿的方向行了一礼,道:“陛下如天之德,乃吾辈楷模,臣等无不敬服!”
秦桧说罢,看向宇文成都,道:“不知陛下可有明旨?”
宇文成都闻言,默默地摇了摇头,道:“并无明旨,陛下有口谕:量刑的具体事宜,由相公与诸位忠臣共同商议定夺即可!”
秦桧闻言,默默地点了点头,遂与李善长等人简单的商议了一下,继而当众公布道:“陛下仁慈,但礼法不可废,着杖责三十,以儆效尤!”
正待受刑的众人闻言均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几名上了年纪的官员,若是挨上一百大板的话,即便侥幸不死,恐怕也得脱层皮,而若只是挨上三十板子的话,众人还是比较能够接受的,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众人齐齐躬身向垂拱殿方向行礼谢恩,随后便被禁军士兵给按在了长凳上。
负责监刑的宦官见状则是高声喊道:“行刑!”
其实刘辩也并没想将他们怎么样,他的目的是打得他们个把月下不了地,如此一来,他们便无法再给自己制造任何的麻烦。
刘辩此番整顿吏治的意志极为坚定,在他看来,变法势在必行,任何人都不能动摇自己变法的决心。
其实他知道还有一些心机深沉之人,并没有急着跳出来,他们会在背地里给自己使绊子,与自己玩一些消极怠工之类的阴谋诡计。
但对刘辩而言,这些都不重要,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便是牢牢的将军权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自打重登九五以来,刘辩已经渐渐的将天下兵马大权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而宇文成都、高宠、以及徐达等人已经被刘辩提拔为大宋军方的中坚力量,他们便是刘辩的底气所在。
宇文成都等人的个人能力以及对刘辩的忠诚度自是没的说,众人尽皆受过刘辩的知遇之恩,徐达与岳飞几人甚至是被刘辩破格提拔到如今这般位高权重的位置,他们感激刘辩还来不及,又如何会生出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