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皇宫。
赵祯此时正在勤政殿内,心中盘算着时间,他自己刚用过晚膳,但是今天却没有选择去到任何一个妃子的寝殿中休息,那是因为他自己有放不下的事情,便是马上就要开始的,在樊楼举办的这场聚会了。
要说这大臣们能够天真的认为这场聚会真的是范仲淹和晏殊所举行的,那这个臣子赵祯觉得接下来他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基本上,能够被邀请参加这次聚会的大臣,都是赵祯和范仲淹还有晏殊精挑细选出来的人,在他们看来,这些人或多或少,还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最起码,对于这宋夏之间的问题,他们各自心中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就算没有想法,也要有一个自己的态度。这些受邀参加聚会的人,赵祯觉得他们应该心中十分清楚,这次聚会实际上是自己举办的。而既然出席了这次聚会,那就说明,必须要拿出一个态度出来。
近来,宋夏的问题真的是让赵祯十分头疼。其实要按赵祯自己的心意,其实是并不想弄到兵戎相见这个地步的。赵祯本人就不是和秦皇汉武一样好战的皇帝,他觉得当务之急,其实是韬光养晦,增强大宋的国力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陆垚会格外受到赵祯重用的原因。因为陆垚的出现,国库的钱财,还有赵祯自己的腰包都已经富裕了起来,另外陆垚在诗词歌赋,运动项目甚至是美食方面也是有着十分高超的能力存在。马上要开始的新蹴鞠大赛,赵祯觉得是能够提升全民体质的非常好的一个方法,那之后,等到国民的体质都得到了一个提升后,赵祯再去酝酿怎么样提高军队士兵的素质还有军力。
在赵祯看来,路要一步一步走,他对大宋未来的发展是有一个规划在的,到了什么时候就要做什么样的事情。现在朝堂之上,因为之前范仲淹的事情弄得人心惶惶,而自己手下,除了唐龙之外,又没有一个能够真正信任的人存在。相公晏殊,虽说能力出众,但是赵祯就是觉得,自己看不透这个家伙,所以才会多次提醒包拯,让他好好做,再过一两年,包拯就会到相公的位置上。不过赵祯心中也清楚,包拯更擅长断案,对于政治方面的事情,他的能力到底怎么样,赵祯自己也没有办法保证。即便如此,他还是想要让相公这个位置上的人,是自己非常信任的人才行。
所以,赵祯其实这一年来的行动,都是在照着自己的规划在发展的,而陆垚,可以说是近期出现的一个变量。但是,是一个好的小变量,他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在未来也会提高国民的体质,这样也等于增加了提高军事实力的步伐,所以,赵祯才会对陆垚越来越重视,当然,也是越来越提防。历来帝王都是有疑心病的,赵祯也是一样,所以,他到现在还是有些弄不懂,为什么陆垚年纪轻轻,就可以在这么多的领域有这么多的作为。就在去年他还曾经因为逃婚离家出走过,一个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不懂得人际交往的人,竟然现在摇身一变成了能人了,难道真的是开窍了?说回现在,本来,赵祯对于稳步发展,慢慢完成自己的规划还是十分有信心的,但是这李元昊的突然反水,大夏国独立,向朝廷提出的要求无异于是让自己成立大夏的存在,这是极大的打击了赵祯原本的计划,而且,可以说是将所有的规划都给推翻了。
面对着群臣激愤,赵祯作为帝王,也不可能同意大夏国这样无礼的要求,而且他也知道,这李元昊素来霸道,一旦自己不同意,那么双方势必开战,虽说赵祯自己心中不太想发生生灵涂炭的情况,但是现在时不我待,战争不可避免。
而当这些严峻的问题摆上台面的时候,赵祯突然发现,自己竟然落得无人可用的地步,当时说要打仗的是他们,天天慷慨激昂的做着宣战理论,现在真正想要选人专门负责这方面的问题时,一个个又成了缩头乌龟不敢出头。韩琦倒是主动请缨,但是赵祯知道,单单靠他一个人是不行的。而曹国舅、韩永合,这两个人天天忙着内斗,再加上年事已高,根本也是没有办法派到边境去的。无奈之下,赵祯只能请回了范仲淹,而后,也就出现了赵祯想要从这次科举考试当中选择人才的举动。大规模任用新人,这也是赵祯的一个无奈之举。
此次谈判,名义上虽说是谈判,但是双方心中都清楚,就单单是能不能承认大夏国独立身份的这一个问题,双方就没有办法达成共识。最后,十有八九谈判是不欢而散,而双方在谈判期间暗中做出的战斗准备,就是比谈判更为关键的事情。
所以,赵祯今天晚上举办这次聚会,往小了说,是为了明天范仲淹韩琦离开汴梁送行,这二位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至少,也要等到这次战争分出个结果才能回到汴梁,而一旦大宋和大夏开战后战败,那范仲淹和韩琦,估计也就永远回不了汴梁了。
赵祯举办这次聚会的真正目的,他需要的是军事方面的谋略和人才,只要群臣猜到了是自己举办的这次聚会,恐怕应该不会有很多人依旧主张利用这次谈判能够解决问题。面对李元昊那样土匪风格的人,任凭你长了一张什么样的嘴,都是没有办法说服他的。所以,态度只是次要,更关键的,是要问出如果一旦跟大夏国开战,宋朝要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