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跟着冒襄一起,学习先秦思想。
甚至是用心险恶,想要暗示众人,秦王只想偏安一隅,没有争霸天下之心。
苏河没有处罚冒襄,一个势力内部,肯定会有鸽派和鹰派。
一个行动力更强的文官集团出现,对王权也是一种损害。
炎黄日报的影响最大,可以对他们的学派,产生极大的宣传作用。
他看冒襄的宣传,才发现他信奉的是公羊派。
现在秦王府,不断向草原地区移民。
他属于势力的开创者,具有无上的权威和强大军队的支持。
现在朱程理学导致社会整体风气内残外忍,这不利于之后的海外开拓。
但它却是牧民生存,必不可少的技术。
苏河的后代,未必能抗衡强大的文官集团。
以包头、鄂尔多斯这两个城市为主。
苏河看到报纸上,第二版是冒襄等人与心学的争论。
这种称呼,暗指秦王地位不如崇祯。
但有一些人直接打出法家和墨家的旗号,他们现在还是少数。
部分移民也开始,在草原上圈养牛羊等畜生。
当时根本没想那么多,他只是让宋康年,选择一个百姓最常说,也最熟悉的称谓。
只要不是投降派,那就不需要处理。
他如果是宋康年,一定会羞愧的跳河,根本没有脸活在这个世上。
现在文官集团从思想上开始分裂,必然会形成一个个利益集团。
大部分人没有脱离儒家。
在冒襄的扇动下,苏河和娜仁的联姻还掀起一些波澜。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应该传承下去。
吸纳大量的移民,主要从事矿产和毛纺织业。
苏河看着冒襄引起大讨论的文章。
让蒙古人赚到比以往多几倍的银币,这些蒙古部落就离不开秦王府。
汉人有科学院提供的技术,养殖技术不会比蒙古人差。
黄日报。
这是苏河有意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可以给人充足的信心。
他直接拿苏河称呼说事。
他不知受到了什么刺激,掀起学习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浪潮。
其他人看到有商人,通过草原赚到这么多银币,肯定会有人动心,去草原上碰碰运气。
这种投入大产出少的产业,只能依靠官府投入。
冒襄现在是吏部的一名七品小官。
“殿下”这种称呼,明显是藩王所用称呼,与秦王的诸侯王位格不符。
冒襄点名批评,太常寺卿宋康年。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宋康年也不是专精礼学的人。
苏河更加欣喜这种变化,朝堂上所有文官都出自心学。
看到秦王苏河没有理会他们,这些人势力渐渐壮大。
等到科学院养殖技术,超越了蒙古族的经验。
说他当年主持秦王称王大典,完全就是瞎搞一通,给他们文人丢尽脸。
有很多不喜欢心学,又了解到苏河极度讨厌朱程理学。
养殖技术需要持续不断投入,科学院只靠养殖技术赚不到钱。
这是他了解治下百姓生活的途径之一。
冒襄引经据典,提出大家对秦王苏河的称呼,应该称为“大王”或是“王上”。
苏河本以为冒襄宣传,是讲究周礼的儒家。
冒襄这个人,搞起了学术。
苏河放开报纸,这些诸子百家思想,都设立属于自己的报纸,宣传自己的思想。
他的同学,很多人都选择当一名知县,正式步入仕途。
其中报纸的主编就是冒襄。
但这些人,依然喜欢在炎黄日报上打口水仗。
指责秦王府没有设置礼部,所有官员都是酒囊饭袋,臣子对秦王的称呼都没有设置好。
苏河看到这里,他也有些无语。
这是一个好现象,苏河还在后面推波助澜。
他每天也看报纸,炎黄日报上记载着秦王府治下的重大情况。
今天炎黄日报的头版头条,是商人杨滕飞,通过毛纺织业,赚了数百万两银币身家。
冒襄摒弃限制王权的内容,重点宣传大复仇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