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并没有沉默太久,张邦昌等人虽然官位比曹评高,也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可是既不敢挑明,也知道拿这个世代将门的节度使没有办法。何况人家的话里只是说要回家养病,你又怎么能找到一点把柄呢。
“李少卿。”
一直没有说话的给事中吴敏忽然看向李纲,客气问道:“刚才你说可以边打边和却被张相打断,敢问是如何个边打边和法?”
李纲见说,忙回道:“下官虽说可以和,可却不过是为了借此拖延时间,好等勤王之兵赶到罢了。”
现在曹评已经给了自己提示,他明白那些没有说透的话,不愿意做的恶人都得自己来。
忽然对皇帝躬身一拜。
“陛下,大宋立国一百六十余年,虽然多有风雨却从无舍弃宗庙京师之帝王,您若走了,可是要背负千古骂名的!”李纲对着张邦昌和孙傅怒目而视,厉声道:“那些鼓动您南逃的臣子,皆当押赴菜市口尽杀之……”
“你……”
此话说完,张邦昌等人恨不得咬死李纲。
而曹评心里在欣赏他耿直的同时,也是一阵苦笑。李纲啊李纲,你可真是个谁都不怕的冲天炮啊。怎么说也是个读书人,难道就不能学着拐拐弯,抹抹脚嘛!
见孙傅几个被他气得不轻却又被大义压住,而上面的皇帝也是面露不善,转瞬间指着李纲怒斥道:“好你个口无遮拦的酸儒,几位相公皆是担忧官家安危才做此安排,现在居然被你说得如此居心叵测,你好大的胆子……”
李纲忽听曹评喝骂也是一惊,等反应过来连忙对着皇帝叩首道:“微臣一时口快,请官家降罪……”
赵桓本来还有些气,可现在人家都承认错误了也只好忍着。而旁边的张邦昌、孙傅更是有火发不出。
可此时曹评却还在继续指着李纲喝骂:“你未经军武却口口声声说守得住京师,交给你难道你能守住?你凭什么在这夸夸其谈……”
这话虽然是在骂他不自量力,可李纲却明白这是在提醒自己要表决心,吹牛皮了。
立马直起身子,神色坚毅的道:“李纲虽然未经军武,可从小在家父教导下多读兵法韬略,对守城之事更是了熟于心。而我之策已经献于陛下,将军自可观之……”
忽然对赵桓再次叩首。
“若李纲守不住城池,可诛李氏九族!”
这话一出,张邦昌等人甚是不屑,毕竟大宋没有这先例,而城池都丢了,咱们哪里还有心思管这后面的事。
可皇帝赵桓是欣赏的,他已经看过李纲的策子,而现在逃不能逃,求和金人也不同意,只能死守待援了。
“好,不愧是李宣抚的后人,真乃满门忠义之臣也!”赵桓给自己鼓劲过后,沉声道:“那这京师的安危就交给爱卿了。”
李纲、曹评等人闻言皆是长松一口气。
既然皇帝已经决定,那么殿内的大臣也不好再劝,齐声行礼道:“我等愿与京师共存亡。”
赵桓被这一声呼喊激起了一丝血性,连连点头大声叫好。
“官家,李大人毕竟位卑言轻,怕是有些不能服众啊……”
孙傅看向说话的曹评,知道这是在要官了,可人家又说得一点没错,真是气得心里流血。
赵桓闻言微微点头,很是大方的挥手道:“升李伯纪为兵部侍郎、兼京城四壁防御使,负责京城一切防务……”
……
新帝的第四道诏令,很快在京城传播开来。原本因为皇帝出逃,可自己却不能出城慌乱不堪的百姓,忽然都像是找到了主心骨。
稳定军民之心的是两个人,新帝赵桓和防御使李纲。
这种时候,只要皇帝不走,百姓便明白官府会拼命抵抗。而那各州四处的勤王之兵也会更快的赶来。
至于李纲,他虽然以前官位不高,可百姓却也听过他的名声,知道是个清官好官。他们没有人在意此人以前有没有处理过军务,有没有领兵守城的经验。
百姓们要的是希望和信念。
这种信念,那些高高在上的大贪官给不了,但是一个为民请命的清官可以。
仅仅官兵、差役拿着李纲的军令通告全城半天之后,堵在四处城门、拥挤在各条街道的人群都不约而同的散去。
反正出不去,不如一起拼一回!
也让他们女直人知道,这大宋天下的京城不是他们想拿就拿,想取就取的。
至此,有胆识的官员与士子开始组织百姓,而官府也开始从甲仗库中搬出无数的兵器分发……
所有人的心里或许都害怕,可是他们已经没了退路,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
李纲第一次全副披挂在身,让他原本就正气凛然的脸更添几分气势。看着四周的一切,他是兴奋的,是开心的。
可他的兴奋与开心并不是因为自己大权在握,而是这京城里,至少已经有了一副,面对强敌来犯而应该有的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