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此预想,这场交流不说困难吧,至少再推进也不应该太顺利。
但真实接触之后,他们在倭寇的身上,根本就没见什么凶残,野蛮,感官上那些倭寇更像是一条狗,顺从,服从,尤其是在几路海商代表面前,那完全是将自身尊严当草甸子踩。
到底什么样子的倭人,才是真实的倭人?
一时间弄得常向东,黄兴都有些分不清。
直到他们看到那些倭寇首领亲手处决手下的时候,方才明白的过来,这些倭寇究竟是怎么样的,也慢慢理解了朱允熥的评论……
“倭国诸岛的价值,与我琼海存有巨大的互补性,土地,人力,资源,及地理位置,无不如此!”
倭国的存在,对于中原并不陌生,隋朝便有遣隋使者,到了唐朝之后,遣唐使的规模逐渐扩大。
尊礼,崇佛,谦卑,视中原王朝为君父的倭国,除去最开始有些自大,在官方文书中自称日出之国外,整体给士族的印象极好,甚至还在朝鲜之上。
谁让朝鲜,在蒙元铁骑还没踏进其疆域前,便第一时间换了衣冠,以示臣服。
乌鸦是看不到自己的黑。
中原士族同样也看不到……他们看不到南宋衍圣公的惊天一跪,看不到自己身为元朝官员欺压百姓的黑暗历史,更看不到时至今日自己那张任在欺上瞒上的嘴脸。
只看到……学法自身的朝鲜,毫无骨气与气节,背弃了儒家“仁义智信义”的核心教义,换了衣冠的举动。
这也就导致,洪武初年哪怕大明与倭国外交不善,江浙一带有倭寇为祸,但整体风评上,倭国强于朝鲜,这一感官尤其是在洪武二十年后更为明显。
为何如何?
原因很简单,因为欺瞒,因为李成桂!
李成桂,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朝鲜半岛的天降猛男。
相同的历史,同样反抗元朝通知,类同的开国之功,按理来说朱元璋与李成桂之间本该心心相惜。
可问题是在大明开国后没多久,当时占据朝鲜的高丽政权,便与大明建立了藩属国关系,甭管是捏着鼻子认的,还是有其他考虑,法理角度上,高丽政权才是大明认可的藩属国,而不是李成桂后来建立的朝鲜王朝。
因此李成桂的行为便是造反。
造反也就算了,问题在于造反成功后李成桂瞒了两年时间,才将情况通报大明,导致大明知晓有李成桂这个人,还是在洪武二十年,而李成桂造反之实已发生四年。
甭管大明对藩属国是什么态度,就这一行为,你李成桂,你朝鲜几个意思?
也就是大明要稳民生,稳发展,老朱年岁大了,不然按照中原的规矩,信不信,当年就灭了你!
说回倭国,倭国的情况就要好太多,自身哪怕正在生乱,洪武三年就跪了大明,纵有不城,倭国王良怀还是排了“僧祖来俸称臣”,面子上给足了大明想要,朱元璋虽有所不喜,却也没再大动干戈。
至于南方倭寇的问题,在大明看来不过是皮癣,若无后续历史做参考,倭寇的问题在洪武年,大明高层眼中也就那样。
说到底就是信息差下,做出的错误判断。
不过琼海因有朱允熥在,迷雾已经被撕开,不仅在方方面面正视倭国,更是动了全境占领,高强度殖民的念头。
不会再被表面的玩意所骗!
“我个人觉得,对于倭国,我琼海了解的比大明多了一点,但这一点也是有限!
此番倭人既然邀请,那就当借此北上,亲身实践的看一看!”
想了想,黄兴开口道。
历史上,这个时间点,倭国已结束了南北战争,南朝势力逐渐衰落,三神器已移交北朝天皇,室町幕府开始享受成果,逐渐掌权倭国,从光明天皇开始,逐步被架空北朝天皇权势,与现任后小松天皇身上只剩下最后一点余辉,室町幕府的时代即将开始。
可具体倭国发生了什么?
后世研究这一块也仅仅只是知晓一大概,更别说朱允熥这种关注都没关注过的,琼海是有多路海商控制了好几支倭寇,但这些倭寇终究远离倭国本土多年,信息,消息面上存在巨大的延后性与局限性。
可按军机的规划,最早洪武三十年下半年,最晚洪武三十一年上半年,琼海就会对倭国本岛动兵。
相关的情况目前没有,如果可借此机会北上,进入倭国本岛,具体了解倭国现状,对于整个大战略而言,将是巨大的补充。
可是要接受邀请去了,大王的婚事肯定是无法参加,常向东心心念念登上琼海的想法又将再度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