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盟军大寨之中,十八路诸侯汇聚一堂。
作为东道主的曹操早已安排好了各路诸侯的座次。
因各诸侯很多地位年龄存在差距且彼此间存在一些矛盾,为了合理安排这些座次,曹操可谓是煞费苦心。
李兴所坐的位置稍稍靠前,右为冀州刺史韩馥,左为长沙太守孙坚,对面则是金城太守公孙瓒。
而在斜侧方,北海太守孔融的身后李兴看到了两道陌生而又“熟悉”的身影。
其中一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如此鲜明的特点,自是刘备无疑。
其身旁所立自然便是其义弟张郃。
果然!
李兴心中暗暗摇头,便是他将公孙瓒引至西凉,刘备依然混进了诸侯讨董的队伍之中。
此人心计之深不可小觑,远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人畜无害。
众人落座,作为“托”的王匡率先开口道:“诸位,今日我等奉大义聚集于此,共讨董贼、挥师勤王。但蛇无头不行,须得选一盟主,统一调令,方能集结我等之力,救出天子。诸位以为何人可为盟主?”
“袁本初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孝义仁德之名举世皆知,可为盟主!”话音方落,曹操便接口道。
袁绍闻言,连忙推辞。
众人纷纷力劝:“非本初不可!”
袁绍推辞再三,最终方才应允。
众人皆是面露赞同之色,心中却多半感慨总算演完了这出戏。
只有袁术,面色稍显难看,目光之中满是不服气,时不时地看向曹操和袁绍,内心不断的狂吼着。
袁氏嫡子是我!袁本初不过是庶出,有何资格在我之上?
但碍于大局,他最终没好说什么,只是郁愤的喝了杯酒。
一直在盯着这个方向的众人,特别是袁绍,这才放下了心。
盟军出城,要是这个时候内部就起争端,那恐怕就很难善了。
众诸侯齐扶袁绍升帐而坐。
曹操道:“诸位,既然定了盟主,那就要听其调遣,共扶国家。不可只顾一己之私,更不可违命行事。”
袁绍端坐上位,雄姿英发、威严之态尽显。
“绍虽不才,但蒙诸位信赖作为盟主,自当恪尽职守,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
世家风范、英雄气概展露无遗,众人纷纷心中一凛,不由侧目。
“惟命是从!”
袁绍看着心中不忿的袁术,又道:“吾弟袁术总督粮草,负责各位将军的后勤补给。此外还需要一方上将作为先锋,率先拿下汜水关。不知各位有谁自愿前往?”
李兴眼睁睁的看着身边的孙坚站了起来,拦都拦不住。
“盟主,坚愿为先锋。”孙坚抱拳,一脸兴奋道。
李兴暗自摇了摇头,一心自找罪受,他也没办法。
袁术看着这位曾经的爱将,目光复杂无比。
“好!文台勇烈,可当此任!”
袁绍大喜。
此次他前来会盟,人没少带,但精兵良将都留在渤海了。
毕竟是会盟的第一战,不好随便应付,否则他作为盟主,威望必然大减。
孙坚领命后,毫不犹豫便点齐麾下兵马杀向汜水关。
守关将士差流星马前往雒阳丞相府告急。
董卓得知了消息后,顿时大惊。
繁花渐欲迷人眼,掌控京城这么长时间以来,董卓的权威愈盛,但因沉迷酒色金银,强健的身躯已然被掏空,且整个人心智都已糜烂、无药可救。
在召集众将商议之后,毛遂自荐的华雄被派往汜水关镇守。
同时,得知联军盟主为袁绍的董卓气愤之下,将身在雒阳的汝南袁氏一族尽数屠灭。
并将袁隗头颅送交袁绍。
袁绍在见到叔父头颅后,悲愤欲死,直接倒了下去,泪涕横流。
袁术同样也是悲痛欲绝、怒不可遏,一副择人而噬之样。
但实际二人心中所想为何众人却是一无所知。
身在雒阳的袁氏一族灭亡,大义便在手上。
而且长兄去世,袁术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嫡子中的第一位继承人,而袁绍却是再不受束缚。
李兴无不恶意的猜测这二人是否参与到此事之中,亦或者袁隗等人是自己选择将头递到董卓的刀下。
毕竟这些世家之人一个个都是疯子,心都黑到一定程度了,不是干不出这种事,他见多了。
袁氏的去世并没有打退联军的步伐,反而令袁绍更加顺畅的掌控住了各路诸侯,加快了行军速度。
与此同时,孙坚果不愧为江东勐虎,尽管江东四老尽被李兴招至麾下,但依然在汜水关下率领麾下江东子弟兵将华雄打的闭关不出。
孙坚的进攻顺利鼓舞了不少诸侯的士气,但同样也引起了部分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