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上将府。
散了早朝之后,阎立德就屁颠屁颠的跟着李承乾过来了,顺便还从将作监调了十几工匠,手艺没有邓茂他们几个好,却也大差不差。
李承乾也不矫情,直接把人安排给邓茂,让他们给带一带。
朝堂上的争执是一回事,私底下的事情又是另外一回事,别看他在早朝上喊的欢,实际上不管是老阎还是他本人,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中午留下用饭?”阎立德带来人跟着邓茂走,李承乾招呼老阎在书房坐下,云熙乖巧的送上茶水,在屋里停了一会儿,在等到阎立德肯定的答复之后,下去吩咐厨房准备午膳去。
书房里没了外人,阎立德轻松不少,抿了一口茶水,笑着说道:“殿下,老臣有一事不明,不知能否指教一二?”
李承乾想了想,老阎这人吧,你不能说他没有私心,但总的来说为人还是可以,没必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得罪。再说人家散朝就把人给送过来了,连什么时候还都没提,再继续挤兑他倒是显得自己过于小气。
转着桌上的茶杯,李承乾叹了口气:“阎大人想知道什么?耧车,还是为什么我会死抓着司农寺不放?”
“都有吧,耧车的事情还在其次,关键是司农寺。”
“很简单,农为民之本。”
李承乾坐正了身体,一本正经的说道:“眼下的大唐表面上看似乎已经彻底安定了,只要安步就班的发展,盛世再现绝对不是问题。
但真正的盛世并不是粉饰太平,大唐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还有许多百姓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只盯着自己脚下的一亩三分地,觉得长安周围的百姓日子过的还行,就代表了整个大唐都是这样。
我之所以会抱着司农寺不放手,甚至不惜得罪满朝权贵,为的就是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司农寺的试验田仅仅是一个开始,改良农具也好,挑选优良稻种也罢,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唐的百姓都能够吃饱饭。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我们为之为之努力的目标。”
经历过后世的繁华再来看大唐,除了贫穷与落后,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这个时代所谓的文人风骨。
一心奔着皇位努力的李承乾很清楚,自己必须得到某些人的支持,到处竖敌对自己没有任何的好处,李老二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一个独夫。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如何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还不会引起老头子的戒心呢。
思前想后,从农业方面下手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任何还有最后一丝良知的官员,都不会在这方面设置阻碍。
事实也的确如此,阎立德听完李承乾的一番话后深受触动,皱眉沉声道:“殿下的意思老夫明白,可是……想要实现这些并不容易。”
李承乾眼珠子乱翻:“当然不容易,如果容易的话我也不会扣着你的人不给你。而且,我也不怕实话实说,仅凭一架耕犁和一个筒车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想要让百姓实现温饱,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殿下能否具体说说?”
阎立德第一次认真审视这位年仅十三岁的太子,直到此时他才发现,这位对大唐的未来似乎有着清晰的判断与规划。
李承乾摇摇头:“具体的,在没有看到实验成果之前,我说了你也未必会相信。眼下我只能说,农业并不仅限于耕作,养殖业其实也以算在农业的范畴之内。”
阎立德被吓了一跳:“这个……是不是有点过了?”
“过不过的要经过检验才知道,阎大人如果手头还有多余的工匠都可以派过来,三年之后,阎大人将会看到一个立体化的农业结构,到时候功劳自然少不了你的。”
李承乾的心很大,既然已经接手司农寺,就不会仅仅满足于农耕,养殖业他也同样会涉足,并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圈。
因为并不是专业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顶级工匠的参与。
阎立德被他的宏伟计划吓到了,午饭过后是怎么从天策上将府出来的都不知道,脑子里装的全都是生态圈、现代化农村的新概念。
稻田养鱼!
饲养生猪!
沼气池!
农业肥!
这都什么跟什么?
地还可以这么种?
读了一辈子书,第一次感觉自己像个白痴,怎么回家的都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自己稀里湖涂竟然又承诺借二十人去司农寺。
……
“走了?”
天策上将府这边,骆承祖鬼鬼祟祟从后院熘达出来,探头探脑的看着远去的马车,一个劲的摇头:“这老家伙,估计又被忽悠的不轻啊。”
李承乾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脸一沉:“会不会说话,什么叫忽悠,从孤接手司农寺开始,哪件事情孤是忽悠你的。”
“嘿嘿,这个,殿下,老臣就是那么一说,您别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