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火炮光光是看上去,炮管比原来起码薄了三分之一。
随着炮管的厚度降低,很明显的好处就是这个火炮的重量减少了。
其实这个火炮的口径还是太大了,朱由校估计过,如果换算成后世的单位,这个火炮的口径有将近十厘米。
或许后面为了方便作战,他可以开发一些炮口相对更小一点的。
朱由校突然想起了一个神器……迫击炮。
挤在前面的官员,也还是可以看到朱由校手上拿的那支步枪的,但是挤在后面的官员就只能看个寂寞。
朱由校把那步枪掂量在手里,发现这个枪的重量适中,一个人操作已经是没有问题了。
毕竟这枪最多也就十几斤重,如果是个精壮的男子拿起来的话,也算不上非常大的负荷。
其他的官员只看得这火枪看起来,比之前的一些明军军队所使用的火枪要精巧很多,光是看着这枪细细的枪管,都看不出这是一支火枪。
尤其是东林党的大臣,对这新式步枪十分的感兴趣。
他们知道朱由校之所以能在北边击败建奴,靠的就是新式的火枪和火炮。
朱由校没有管其他人的想法,只是转过脸来对旁边的官员说道:“让他们准备三个靶子,朕要亲自试一试枪。”
旁边的官员听到这话,哪里敢答应。
在他们心目中,试枪这可是一个危险的事情。
尤其是那些没有见过火枪的,还以为朱由校手上拿着的火枪,跟工部铸造出来的那种劣质火枪是一样的。
那玩意儿得十分容易炸膛。
但是他们光想上来劝,就被朱由校一个眼神给瞪了回去,所有人都默默的把脚步给收了回来,不敢出来当这出头鸟。
他们看见朱由校旁边的那些心腹,也是意思了一下,往外踏了半步便收了回去。
于是他们心里就更加没负担了,人家心腹都不担心,他们这些人有什么好担心的。
其实孙元化心里,虽然有点恐惶恐,但是也不是特别担心。
这几把枪其实已经找人试过了,按理说是没有问题的。
那些没来过兵工厂的东林党大臣,看到了他们非常惊讶的一幕,孙元化竟然找人在一百五十步之外,设了三作为靶子的酒坛子。
东林党的大臣彻底惊呆了,这孙元化莫不是在耍陛下?
什么样的火枪,能射到一百五十步之外?
也不怪他们那么惊讶,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如果换算成后世的单位就是差不多两百米。
现在明朝普通军队手里的火枪能够射到四十五步之外,还能够射得准的,那真的是烧高香了,这都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而一百五十步的射程,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荒夜谭。
这样视力稍微差一点的人,都看不到远处那斗大的酒坛子,也怪不得他们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这朱由校看到摆在一百五十步之外的靶子,倒是没有特别的惊讶,也没有像这些东林党人所期待的一样,认为孙元化在耍他,甚至直接派人把这孙元化拖出去斩了。
他反倒是熟练地将子弹上膛,熟练的就像他不是第一次用这种新式步枪一样,随后他瞄准了远处的靶子碰了一下,把手里的子弹打了出去。
所有官员都期盼地看着远处那三个斗大的陶罐所做的靶子,但是果然不出他们的所料,一百五十步之外的那三个罐子动都不动一下,就更不要说被凌空打爆了。
朱由校也知道子弹该射到的也早就射到了,不存在什么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情况,显然就是他这一枪没有打中。
万幸的是,朱由校那么多年来,作为大明的皇帝,脸皮修炼得那也是可以的,一枪不打中,倒也算不上什么太尴尬的事情。
反倒是朱由校扭过头来,一脸义正词严地看着身边跟随着他的这些大臣和将领。
此时的大臣们,正不约而同地去看向别处,眼睛飘渺无神,就是不往朱由校的那个方向看,彷佛朱由校刚才开枪没打中目标的事情,他们完全没有看到。
朱由校欣赏的就是这样的大臣,调教那么多年总算也调教出来了。
朱由校又很熟练地把第二发子弹推进枪膛里面,然后瞄准了一百五十步之外的陶罐。
那边的孙元化心里也有些惭愧道,早知道陛下要亲自试枪,他就把那陶罐换成水缸了,现在要是陛下第二枪还没打中的话,那陛下这脸往哪搁,不要到时候陛下一个不高兴,还冤枉他这火枪打的不准,拒绝了他这种火枪的继续生产的申请,那才叫尴尬。
幸亏的是这朱由校打枪确实颇有天分,再瞄准了远处的靶子,三点一线之后,稳稳地打出了手里的子弹。
陶罐应声而爆,大量的水泼的一地都是,在场的文武官员们都纷纷喝彩。
旁边的魏忠贤更是适时的送上了奉承话,“陛下这一枪打的那真是有如神来之笔啊,那靶子离的那么远,奴婢看的都不太清楚,要是让奴婢来打这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