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王伦设想的在分界线的东西两侧建一个高高的围墙与世隔绝开来,在考虑工程的代价后也放弃了。
明明只是黄土烧出来的砖块,咋那么贵呢?怪不得农村大都是茅草顶土屋!
当然,也不是付不起,实在是目前没有必要。正是用钱的时候,需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但是对房子的要求,他还是有许多要求的,比如亭台楼阁一应俱全,比如围墙要坚固,比如房屋要红砖青瓦,比如三进院子这个来不得半点含糊。其它的诸如要有厕所、在边上围墙边接上一块大工厂等附加要求不一而足。
这是仿照后世的四合院的布局而加工的,前生没能住着,不代表王伦不会想象。现在有机会了,王伦当然舍得下大手笔,毕竟自己再没打算再穿回来,而今生的老家他也没准备回去。
这将是自己在东京、今生固定的窝,还是发财的机会。
听完他的要求,闻焕章叹了口气,此地竟然没有砖瓦匠能达到他的要求!正当王伦一脸失望时,他忽然拍拍脑袋说:“我倒想起一个人,若是他也不能达成官人的要求,这房子不建也罢!”
其实王伦的要求也不高,只是连接正房、耳房和厢房之间要有连廊,倒座房在侧边会留门与两侧可能的工厂连接,院墙要高大结实…而已。
考虑到此时空匠人的建筑水平,并且这又是在农村,自己的要求也比较前卫和奇疤----这年头的人很少会在家里建厕所,而遍数东京,估计愿意把如此宏大的宅院与作坊连接起来的…不多----能满足这种要求的,肯定在工匠中算人才了。
所以王伦不禁动问道:“是何人?”
闻焕章道:“此人姓陶名宗旺,原是光州人氏,前年到东京过活,惯会掘港汊、修水路、开河道。我这安仁村能避汴河之害而得汴水之利,多得此人之力。至于盖房建院,原是行家里手。”
“陶宗旺?”王伦知道,也是后来梁山上的小角色,不想会在此间,当然高兴。重生之后,听到梁山人物,都有一种亲切感,或许是因为自己叫王伦的缘故。
“便是他了!烦请学究引见,小可极愿结识!”
这年头匠人地位并不高,以王伦这等富豪,愿意主动结识对方,倒让闻焕章诧异。
当下便有个心思活泛的闲汉主动要去找此人。他也是有眼色的,王伦眼看就要在这里建房搭什么作坊,想来将来会是要人的,不趁此机会混个脸熟,将来怎么求人施这个人情?
陶宗旺正巧在邻村帮人施工灌溉,闻得王伦有请,见事情已经做完,赶紧过来。王伦看时,却是一个壮汉,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一付乡下农民的淳朴脸相,当下便是喜欢。
这个人虽说武功不怎么样,也不是以武功见长,但是架不住有手艺啊,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会用得着。
“陶兄,小可王伦。”他深施一礼。
陶宗旺赶紧回礼:“大官人,可使不得,这不是折了小人的草料么!”
没办法,宋代优待读书人不是虚的。自太祖起,到宋徽宗这一代,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国民对读书人的遵崇已经深入骨髓。王伦礼下与人,陶宗旺当然回礼不迭。
“小可一见陶兄,便有亲近之心!”王伦套近乎说:“请陶兄来此,是小可想在此建一处庄院,其中颇有周折之处,闻学究便推荐了陶兄。虽然小可未曾见过陶兄面,却对陶兄的大名如雷贯耳!若蒙陶兄不弃,小可这庄院的事,就全交给陶兄了!”
两人是第一次见面,光说了两句客套话,王伦便要把活计交给对方,不但陶宗旺诧异,连闻焕章都纳闷。
陶宗旺人不错,手艺也上佳,这事他知道,可王伦怎么会这么信任?
两人交谈良久,陶宗旺完全领会了王伦的意思,并且按他的想法提出建议后,王伦立刻同意作出修正。过不多久,便弄出一个大致的方案来。
三进四合院,主屋是三正四耳,左右厢房各三间,后罩房五间,倒座一溜五间,共计大小二十三间房。由于不用考虑地皮的问题,王伦的要求是院落尽量宽大,于是纵深被拉长。
所以三进院子宽不及二十米,纵深倒有五十米之多。
其它的功能都按王伦的要求加了:厕所设在西南角,厨房设在东北角与后罩房在一起。由于届时会安置许多职事人员,倒座房与垂花门之间的间距被拉长,形成一个更宽敞的院落,称为前院。
围墙被设计得很高,这是因为隐秘的要求。被预留为工厂的东边宽约百米,和住宅比邻而起,围出的面积约有七亩多,目前足够王伦折腾了。
对王伦要求高度达到一丈的要求,陶宗旺开始还是表达了不解。宋代一尺约合现代的31.68厘米,一丈已经超过三米了。
这是有什么宝贝要藏着掖着?并且王伦对于围墙的要求不低:青一色的青石地基,砖头都要用灰砌。
要知道农村多少人家的房子都用不起砖头而直接用夯土筑成?想想好几亩地的用料都是个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