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子搬进御书房,几个太监将梯子稳稳的扶住。
庆童从朱标的手中接过秤砣和木块,一步一步的登上了梯子。
来到顶端,庆童将秤砣和木块同时释放。
短暂的飞行后,秤砣和木块同时落在了地上。
朱元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满是不可思议。
“没想到啊没想到,此事竟然是真的,竟然真的会同时落地。
这个陈松,真是有几分本事。能用大孔明灯上天,也能发现这种常人不注意的东西。
真不知道他的脑袋里面每天都想些什么,竟是一些这种活计。”朱元璋感慨万千。
“要是将这些本事都放在正途上,说不定会有不小的成就。”朱标说道。
“不小的成就?现在他才多大,日子长着呢,不着急这一时片刻。”朱元璋说道。
陈谟的算盘注定落空,从他到朱标那里告了状之后,就一直等着朱元璋收拾陈松。
可是,都过去好几天了,什么动静都没有。
无奈,陈谟只好再去找朱标。
可是,去了东宫,朱标顾左而不言他,就是瞎绕。
到这里,陈谟便知道事情已经没戏了。
这让他更怨恨起陈松来,陈谟没有怨恨朱标朱元璋的胆子,只敢怨恨陈松。
回去之后,他发动自己的那些门生故吏,上奏折弹劾陈松。
可惜,这个法子没有一丁点用处,上了也是白上。
几轮下来,让陈谟有一股深深的挫败感。
要是在明朝的其他皇帝那里,陈谟这种人说不定还能掀起一些风浪,可在朱元璋这里,什么风浪也掀不起来,整不好,还会没命。
陈谟无法,只好暂时打消上奏折弹劾陈松的念头。
可这并不代表陈谟会就此罢手,他打算在京城讲学,然后痛斥陈松,将陈松贬为歪门邪道。
对于陈谟的念头,陈松自然不知道。
此时的陈松,拿着一根红色的辣椒,在码头附近转悠。
辣椒是明朝后期传入的,这个时代还不见踪影。
辣椒这个东西,陈松觉得,要是拿出来,肯定会被朱元璋列为军事物资。
辣椒有驱寒的功效,非常适合北方,而大明的防守重点就是北方。
李三娃走在陈松身后,他看着陈松手中的那根辣椒,虽然疑惑,但也没有询问。
“先自己小批量的种一些,刚刚把红薯和土豆弄了出来,现在再把辣椒弄出来,有些突兀。”陈松将手中的辣椒揣进怀里,停了下来。
四月的松江府,万物已经复苏,陈松叉着腰,看着远处的海面,想着船队什么时候回来。
四月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土豆和红薯早已经种植在聚宝山那里的良田。
赵铁绳带着一个草帽,扛着一把锄头,在田垄间走着。
在他身后,跟着几个同样打扮的汉子。
这是赵铁绳的手下,不管怎么说,赵铁绳都是种植局大使,有几个手下也非常正常。
赵铁绳停了下来,他蹲在地上,指着地上的一株土豆苗,说道:“土豆比小麦耐旱,但也不能不见一丁点水。
如果在开花期缺水,那么会影响土豆苗的发育和土豆的产量。一旦土豆开花,就必须注意浇水。
就算如此,土豆也要比小麦等粮食好照料的多。”
远处有一大堆人朝着这边走来,走在最前方的是朱元璋。
他头戴草帽,穿着一身黑灰色的短打,看上去和老农没什么两样。
朱标也是同样打扮,跟在朱元璋的身后。
看着满地绿油油的秧苗,朱元璋脸上的笑容都能咧到下巴上去。
“不错,不错,长势喜人啊。”朱元璋不停的点头。
头顶上的太阳高高挂起,朱元璋带着朱标等人在田垄中中转悠着。
朱元璋非常看重红薯和土豆,几乎一有闲时间,就会来这里看看土豆和红薯的情况。
田垄间的杂草很少,朱元璋在这里安排了大量的人手,地上的杂草根本就没有长大的可能。
朱元璋朝着赵铁绳走去,赵铁绳老远就看到了走过来的朱元璋,他急忙朝着朱元璋迎了过去。
“不用行礼!”看着站在自己面前准备行礼的赵铁绳,朱元璋摆摆手。
“土豆和红薯怎么样啊?”朱元璋问道。
“回陛下,土豆和红薯长势很好,没有什么问题。”赵铁绳回道。
见的多了,现在的赵铁绳也没有第一次见朱元璋时的惶恐了。
“那就好,红薯和土豆事关国本,不管多么重视都不为过。”
“陛下,这里每天都有人看着,每天的情况都会汇总,上报太子殿下。”
“好,就应该这样做。”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本来想干干活,可是这里的活早都被赵铁绳以及赵铁绳的手下干的差不多了,也没有什么可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