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臣之中策,即立即遣使于郢都,使吴楚弭兵!”
听到这话,庆忌眉头一皱。
站在左右两侧的伍子胥、黑夫、熊子丹等人,都是不禁面露诧异的神色。
伍子胥嗤笑一声,道:“范内史,你说得轻巧。事到如今,楚人岂可善罢甘休?”
“楚人的确不会善罢甘休。”
范蠡低着头,缓声道:“是故,吴楚两国和谈,需有代价。大王何不退而求其次,将巢、钟离之地,尽数归还于楚国?”
“大胆!”
伍子胥顿时勃然大怒,目光好似要吃人一般,瞪着范蠡,叱道:“范蠡,你竟敢教唆向楚人低头,将我吴军将士费尽心力打下的城邑土地拱手相让?”
“你就不惧因伐楚而死难的将士,他们的在天之灵化作厉鬼纠缠汝乎!”
“廷尉所言极是!”
“大王,请将妖言惑众的范蠡治罪!”
“巢、钟离之地,我吴军付出多少将士的性命,以多少鲜血换来的城邑土地,怎可让于楚人?”
“范蠡,你怎可凭空口白牙,唆使大王犯湖涂?”
群情激奋!
显然,伍子胥、黑夫、胥门巢等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领,对于范蠡这种“卖国求荣”的做法,深感不齿,大为不忿!
毕竟吴军为了占领这些城邑土地,可是付出了近万士卒的性命!
他们又怎能容忍将士的鲜血白流?
“肃静!”
关键时刻,庆忌不得不出声喝止,稳住场面。
迫于庆忌作为吴王的威势,众将这才义愤填膺的瞪着范蠡,默不作声。
“范蠡,你继续说。”
“诺!”
范蠡收拾一下自己复杂的情绪,接着缓声道:“下策,即如同廷尉之主张,再度从国内征召兵马,伺机击败来犯之楚师,以强势而迫使楚人屈服,承认我吴国对大江以西之地的主权。”
闻言,庆忌再一次陷入沉思。
范蠡所提出的上中下三策,庆忌都不大满意。
但,为今之计,只能从中权衡利弊,找出对吴国最有利的一策。
上策,庆忌直接摒弃掉。
因为他不会将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
再者说,现在的晋国,君权旁落,六卿执政,其中不乏一些唯利是图的小人,焉能真的出兵帮着吴国伐楚?
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晋国可不会白白便宜了吴国。
中策,庆忌认为可行。
因为作为穿越者,又是上位者的庆忌十分清楚,战争本就是政治的延续,是一种为国牟利的手段而已。
吴国没必要跟家大业大的楚国死磕到底,不值得。
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吴国充其量只是军事强国,还不在霸主大国的序列。
虽说,庆忌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为攻下楚国的昭关、群舒、桐、巢、钟离这片大江以西的广袤土地,让吴国得到更大的战略纵深,以及更为富庶的城邑土地。
但,为了战事不陷入僵持,吴国避免深陷战争的泥沼,庆忌未尝不可退一步,将一部分城邑土地拱手相让。
就好似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派嬴华与张仪攻打魏国的蒲阳,成功占领。
战后,张仪却趁机劝说秦惠文王把蒲阳归还魏国,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作人质。
投桃报李,在张仪的三寸不烂之舌下,魏国就把上郡十五县和少梁献给秦国,用以答谢秦惠文王。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上郡十五县和少梁邑,都在秦军的占领下,秦国治下,只是时而属魏,时而属秦,一直没有确定真正的主权。
现在吴楚两国的情况,与后来的秦魏两国何其之相似?
同样是在争夺边地的归属权,吴国虽占据上风,但楚国也能卷土重来,围绕着这片地区不断进行争夺战。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
至于下策,庆忌也认为可行。
毕竟能将楚军打趴下,打服气的话,庆忌就能以更小的代价,保住自己已得到的丰硕战果。
“报——”
就在庆忌左右为难的时候,忽而一名小校快步进入行辕。
“大王,斥候来报!驻扎于城父的沉诸梁,已率军撤往西面,六邑、潜邑的几千楚军也随同撤离!”
一听这话,包括庆忌在内,一众吴国将领都不禁面露诧异的神色。
沉诸梁居然不战自退?
是何道理?
要知道,六邑、潜邑,那可都是楚国的重要城邑,易守难攻的城邑,沉诸梁竟然放弃!
伍子胥皱着眉头,思索过后,朝着庆忌作揖道:“大王,事出反常必有妖。沉诸梁主动撤军,必是与囊瓦的楚军主力在养城一带,合兵一处!”
“楚人,或有诱我吴军深入之想法。”
包括治粟内史范蠡在内,众将都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