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五年,七月初三。
午初两分。
大明皇宫的宫殿群,在炎炎烈日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那些因高温,而被蒸腾在空中的缕缕水汽,彷佛将空间扭曲。
此时,文华殿内。
朱高煦以大明监国的身份,端坐在御桌后的龙椅上,静静听着王景弘讲述“明锡兰山之战”的最后经过。
明军攻下锡兰山国的王都康提城之后,被亚烈苦奈儿派到外面与侯显等留守明军鏖战的锡兰山国将士得知康提城易主,很快撤回部分在港口进攻大明水师的军队,迅速赶回王城实施救援。
与此同时,王景弘在康提城内完成了布施寺庙并且竖立锡兰山碑的任务。
该石碑上部刻着具有华夏鲜明特色的二龙戏珠图桉,下面分别用汉字、锡兰山文字、波斯文字刻着碑文,详细记录了王景弘率领的船队来到锡兰山国是对锡兰山的佛寺进行布施、供奉佛像、立碑的情景。
这块碑后来被叫做王景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汉字部分的碑文从右向左一共十一行,共计两百八十五个汉字,内容为:“大明皇帝遣太监王景弘、侯显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圆明广大、道臻玄妙、法济群伦……”
城外,锡兰山军的三位最高统帅大王子纳颜、大将军帕拉达、副将军塔雷为了尽早夺回王城,救出国王,他们经过商议之后,派出骑兵火速向周围的邦国发信,很快就凑集了五万兵力,将康提城内的明军重重包围。
王景弘统率明军,凭借着康提城坚固的防御,抵抗五万敌军的围攻。
在双方兵力悬殊巨大的情形下,明军坚持了六天之久,硬是凭借强大的战力守住了康提城。
实际上,明军之所以能守这么久,除了因为众将士皆精锐之外,还得到了锡兰山国王室贤者耶巴乃那,以及老王太后的支持。
这两人,一个是王室之中有名的王族贤者,另一个是德高望重的先王王后。
他们都是深明大义之人,对于大明船队在海外的所作所为,都非常了解,知道王景弘此行并不是来略夺锡兰山,而是为了互通贸易。
两人坚信,若王景弘等明军战死在锡兰山,大明皇帝陛下必然震怒,到时一定会派出舰队,以威力无穷的神威火炮,将整个锡兰山夷为平地,鸡犬不留。
为长远计,他们必须暂时站在王景弘这边,并动员康提城内的百姓为明军提供粮草,甚至协助明军守城。
在守城到第六日晚的时候,王景弘决定以亚烈苦奈儿及其家卷为人质,率领明军突围,再与海岸边的船队汇合。
他的这个决定,得到了李实、何义宗等将士的支持。
于是,第七日凌晨,王景弘率领明军带着锡兰王阿烈苦奈儿,突然打开康提城的城门,以火铳为掩护,冲破重围而出。
纳颜、帕拉达、塔雷等锡兰山将士眼看他们的大王被明军挟制走,当然不会善罢甘休,领着战兵紧追不舍。
王景弘、李实、何义宗等明军将士在举目皆敌的困境下,硬是押着亚烈苦奈儿及其家卷边打边撤、且战且走。
他们一边排除拦阻道路的巨木,一边设后卫阻击敌方追兵。
从康提城到船队所在港口的官道,约有二十余里路。
可这条路,明军将士且战且走,足足走了一天,直到日落后方才抵达港口,登上海船,脱离险境。
“你率领明军,敢于在十几倍的敌人包围之下突出重围,还能携带大批俘虏安全回到船上,可见锡兰山士兵的战力平平,完全不是我明军精锐的对手。”
朱高煦听完王景弘的讲述,无不感叹道。
“殿下说的是,锡兰山士兵最惧怕我们的火铳,亚烈麾下那位叫塔雷的战将,就是在追击我方的途中,中弹身亡。”王景弘接话道。
朱高煦问道:“此次战役,我方有多少将士被亚烈的士兵所杀?”
王景弘如实答道:“三百零五人。”
“你当时为何不杀了亚烈,为我明军将士陪葬?”
朱高煦脸色一沉,质问道。
王景弘躬身道:“殿下息怒,亚烈固然罪大恶极,可微臣当时担心在别国领土上擅杀他国君王,很可能会让我方丧失道义,让大明雄威变成海外强权。”
“自古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朱高煦沉声道:“或许正是你的优柔寡断,才会让亚烈如此嚣张。”
王景弘缓声道:“微臣不敢忘记殿下的谆谆教诲,巡洋为了施恩布德,所以微臣在登陆锡兰山海岸之前,就已经派使船把亚烈的罪行,通报给了西洋诸国。此战之后,微臣又特地将亚烈伏击我方的经过,派使船告诉了周边邦国,就是为了让道义与公理皆在我大明一方,在海外彰显我大明的天威。”
“可你却让我大明三百零五名将士的英魂,留在了海外!”
朱高煦当然明白,王景弘所作所为,皆是遵从他之前的嘱咐,即对外用兵要师出有名,占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