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书院,一个小型的机关锁摆在了李跃面前。
“这东西都从哪里弄来的?”
李跃看着桌子上摆的东西,心里充满了好奇。
他对这东西很熟练,以前没事就没少用公家的材料做这些小东西,自己也曾经动手制作过此物,里面奇奥无穷,不想在这里见到,让他有一种恍然隔世之感。
问了问高福,很明显他也不知道是谁给的,只晓得东西是过来时就在桌子上的。
吩咐高福去调查情况,但整个侯府都没人晓得这件事情,好像这机关锁就是凭空出现的一样。
这种诡异的情况李跃是第二次遇到,长安可没有这玩意,没这东西,是谁送过来的?
按下第一个锁柱,移开第二根,李跃随手解开机关锁,发现在锁中心的空隙里夹着一张纸条,打开看,上面只写着一个字,墨。
李跃愣了一下,看着手中的纸条竟然有些愣神。
他非常喜欢墨家,首先墨家涉及科学的部分非常多,《墨子》最后一部分(《备城门》到《杂守》)是有关守城方法的详细介绍,具体到了各种赏罚、物资、守城器械的制备,可惜的是其实战价值局限于当时。
中间墨辨或墨经部分牵涉到物理、数学、逻辑,但这段语言遗漏佚失较多,几乎不可解。
据说其中逻辑论证很严密,但李跃看来,文本大多佚失到只剩二字、三字句,能推断出的信息着实有限。
这是李跃最初开始喜欢墨家的原因,很多小说游戏也借用这部分设定创作想象中的古代科技体系,好像还有一个流派叫“青花朋克”。
墨家的社会基础是行会,是手工匠人的组织,带有侠客团体性质——一个建立于侠义之上的帮会。
想到《公输》里面墨子说的“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这三百门徒,其实都是游侠。
因此墨家也类似于一个保镖公司。
这些特征使其特立于当时的诸门派之外。
李跃一直认为墨家没有四分五裂而是留存更久,应该是一个很有趣的组织,平时研究科学技术但是也供奉神鬼,这也是个槽点……顺便当打手,形成一个天地会式的结义组织。
但最近的寻找也都让他没有多大信心,毕竟吕氏春秋可只说了这些墨家弟子的隔屁时间。
《吕氏春秋》讲过两个墨家的故事,一个是楚肃王的时代,楚肃王想清洗楚国的贵族,这些贵族不甘心束手待毙,但是也没有能力抵抗,就纷纷流亡。
其中有一位叫阳城君,这个就和墨家扯上关系了。因为墨子的晚年是阳城君的座上客,墨子去世了,继承地位当上墨家巨子的这位叫孟胜,这个一直是得到了阳城君的厚待。当初阳城君就把自己的封地,鲁阳这个地方托付给孟胜,所以看到楚国军队开过来了,准备接管鲁阳,孟胜就决定死守鲁阳城。
当时就有墨家弟子对这个选择表示难以理解,因为现在实力太过悬殊了,我们现在和楚国军队打仗是以卵击石,打不过的,何况阳城君自己都逃走了,我们替他死守,这毫无意义。但是孟胜坚持,他认为正是这样的情况,我们仍然毫不退缩,这种道德勇气才是墨者之意。
现在我们牺牲了,将来天下人都会记得,我们墨家的精神就是这么的高尚。于是死守,当然最终城池被攻破,有185个墨家弟子殉难。
并且这个故事跟欧亚大陆另一头,就是希腊人的斯巴达300勇士的传说,有一个很相似的地方。
终城池被攻破,有185个墨家弟子殉难。并且这个故事跟欧亚大陆另一头,就是希腊人的斯巴达300勇士的传说,有一个很相似的地方,墨家弟子当中,有两个人本来是有足够正当的理由离开绝地的,但是他们后来还是回来选择死亡。
李跃一直以为墨家这会就已经没了,当时流行的学术门派诸多,比较知名的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阴阳家等,除了我们比较熟知的儒、道、法这三家,剩下的一些学术流派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被取缔消失,根据史书中的只言片语以及后世人们的杜撰作品,让这些学术流派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毕竟秦统一了六国后,墨家的学术思想也没了用武之地。渐渐地曾经这个庞大的社会性学术团体就这么解散了,直至消失不见。
虽然墨家的学术思想已经变得不再适用,但墨家作为当时社会上最大的一个具有技术研发技能的学术团体,他们留下的机关秘术,却让人很是向往。
墨子擅长工巧和制作,在军事技术方面高于其他诸子,堪称博学多才。据说他能在顷刻之间将三寸之木削为可载300公斤重的轴承。
可以一口气连射六十多支箭的连弩车,主要负责的是攻击敌军的主力聚集地,从而给敌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甚至还有让李跃感到离谱的是,墨子当初还设计出了最早的坦克雏形,籍车。这件兵器全身铁皮,一发动就可以投射出炭火的武器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