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演极其善于揣摩崇祯皇帝的心思,他之所以能入阁为相,当上武英殿大学士,并不是因为他立过多大功,或者真的有多能干,而是因为他世故圆滑,不仅善于揣摩帝心,而且善于迎合帝意。
这次杨嗣昌死后崇祯皇帝的表现,让他看到了杨嗣昌在崇祯皇帝心里的地位究竟重要到了什么程度。
既然这样,推荐跟杨嗣昌关系密切而且受到过杨嗣昌举荐的人选,有很大的可能获得皇帝的认可。
范复粹已经两次上书请求致仕了,这让陈演瞄上了下一任内阁首辅的位置,所以万事都以迎合皇帝的喜好为要。
至于说丁启睿能力如何,才干如何,会不会把事情搞砸,他根本不关心,也不在乎。
而在符合陈演的几个人里,张四知、魏照乘则是滥竽充数、庸劣充位的所谓阁老,在朝堂之上没有根基党羽,自从入阁之后,朝野上下交章弹劾,什么作用的没有起过。
崇祯皇帝当初把他们俩弄进内阁来辅政,本来就是为了叫他们占住位子,免得杨嗣昌被掣肘,同时也免得自己被那些有想法有党羽的阁臣掣肘自己。
而他们也知道他们自己几斤几两,一切都看皇帝的脸色行事,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至于兵部尚书陈新甲,虽然他有自己的心思和想法,同时对丁启睿观感不佳,有心反对,但是最终没有开口说出来。
他知道洪承畴、孙传庭两个人,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比丁启睿合适。
可是此时洪承畴身在关外,不能轻动,而孙传庭却因为触怒皇帝,一直被关在牢里。
而且触怒皇帝的起因,就是因为他跟杨嗣昌不对付,反对皇帝和杨嗣昌的剿贼策略。
现在自己若是建议皇帝放出孙传庭,叫他收拾杨嗣昌留下的烂摊子,那不等于是打皇帝的脸吗?
这种事,陈新甲可是不敢干的。
想当初,即使简在帝心的杨振一再托人说明,崇祯皇帝都丝毫不为所动,这让陈新甲根本不敢开口。
所以,他最后跟着张四知、魏照乘,一起附和了大学士陈演的提议。
于是,殿中跪着的朝廷重臣里面,就只有内阁首辅范复粹没有表态了。
“范阁老,你是内阁首辅,叫三边总督丁启睿前去接替杨阁老留下的空缺,你认为如何?”
“臣——”
“如果你有更合适的人选,也可以提出来议一议?”
崇祯皇帝见范复粹犹豫不决,欲言又止,知道他对丁启睿这个人选有不同意见,于是马上开口询问他。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他这么一问,范复粹反而立刻就拿定了主意。
这时就见范复粹不慌不忙叩首说道:“启奏陛下,臣这里,并无更合适的人选。此事事关重大,还请陛下乾纲独断的为好。”
“哼,乾纲独断,乾纲独断,若是所有事都要朕乾纲独断,朕要你们何用?!”
面对范复粹的这种行为,崇祯皇帝心头突然怒火升腾,冷哼了一声,直言斥责了范复粹一句。
然而范复粹此时彷佛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对于崇祯皇帝的当面斥责,已经不太在意了。
他并不看好三边总督丁启睿,知道丁启睿书生气太重,跟杨嗣昌相彷,乱局之下恐怕难当大任。
但是他自己所看好的几个关内人物,比如孙传庭,比如郑崇俭,比如傅宗龙,此时全都被关在狱中。
而且被关押的原因,几乎都跟他们与杨嗣昌不睦,遭到杨嗣昌的弹劾有关。
此时杨嗣昌刚死,崇祯皇帝正在痛惜哀悼他的时候,自己提议他们中的一个接替杨嗣昌,很有可能会触怒皇帝,然后害了他们。
所以,想来想去,范复粹干脆谁也没有提及,而是从大袖中取出一本奏折,高高举国头顶说道:
“臣有罪,臣老迈昏庸,不能胜任内阁首辅之责。这是臣的致仕奏折。臣请圣上恩准,准臣致仕还乡。”
“范复粹!你——”
范复粹的这个回应,令崇祯皇帝一下子怒不可遏,只见他腾地一下从宝座上站了起来,用手指着跪在地上的范复粹就要呵斥他。
一时间,乾清宫大殿之上风云变色,气氛登时紧张了起来。
其他人一个个全都屏住了呼吸,俯首跪在地上,没有一个人出来说话。
崇祯皇帝倒是希望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做个和事老,替自己劝劝范复粹收起奏折。
但是崇祯皇帝再次失望了。
崇祯皇帝一再严令内臣不得干涉朝政,因此在这个时候几个司礼监的大太监们,包括王承恩,都恪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