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云睿提前将支票这种远超于时代的金融工具拿了出来,同时开始逐步发行大明银行自己的货币。
当然李云睿不会傻到以大明宝钞的名义发行货币,他还没狂妄到视国家法度为无物,视朱棣不存在。
在大明银行开业之初,李云睿以存款凭证的名义推出了银票。
有毛病吗?没毛病!
老子的钱存在银行里,不得给凭证?否则口说无凭,谁能证明你钱存银行了?
当然李云睿也刷了心眼,银票是不记名的,至于跟客户解释的缘由,就是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了……
很多大客户都会欣然接受这种不记名的银票。
但银票大都是一千贯以上的大面额,中小面额的没有,后来大明银行推出了取钞券,打的旗号是便于携带。
大明宝钞一共有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四十文、三十文、二十文、十文,共十一种,规格都是一样,32cm乘21cm,携带起来极其不方便。
所以李云睿就打了个擦边球,推出了大明银行的取钞券,本来李云睿想叫代钞券来着,后来想了想,觉得不妥,就放弃了。
为啥?李云睿怕御史,以御史的操性,第一时间会跳出来,弹劾李云睿。
代钞券,代什么钞?你准备替代大明宝钞?你是想取代大明吗?你安得什么心?
所以李云睿换了个名字,取钞券。
目的都是同一个目的,只是手法更加隐蔽。
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两百文、五百文、一贯、二贯、五贯、十贯、二十贯、五十贯、一百贯、二百贯、五百贯,一共十五种。
面积最小的9厘米乘4厘米,最大的也不过15厘米乘8厘米,非常便于携带。
这些钱也是不记名的!
客户存钱时,可以选择一部分银票和取钞券,一旦选择了银票和取钞券,这部分钱就会从客户存款中减掉,打入一个固定账户。
这样,客户拿着这些取钞券去吃饭、去购物时,付给商家取钞券,商家可以随时凭券到大明银行支取大明宝钞。
因为大明银行的取钞券印刷精美、质地优良、便于携带,很快获得一些豪商富户的喜爱,纷纷到大明银行兑换取钞券,哪怕不存钱,也要兑换。
这东西带出去有面子!
柳福身为社会最底层的工匠,对支票、银票和取钞券这些新鲜事物不了解,很正常。
按照李云睿一开始的打算,他连十文、二十文、五十文的取钞券都不想印,因为成本太高了……
后来想想,还是咬牙印了,毕竟取钞券最终的目的是取代大明宝钞。
当然这些打算,李云睿从来没对外说过。
打枪的不要,悄悄的进村!
柳福去了大明银行,将支票交给孙掌柜,孙掌柜立即安排人手核对了信息,然后支取了十万贯宝钞,派专门的押解人员,护送柳福回了江心岛。
当十万贯宝钞摆在五百名工匠面前时,工匠们彻底沸腾了。
十万贯,每人两百贯,这可是以往他们连想不敢想的事……
“太好了,有了这些钱,我就可以给我爹找个好大夫了……”
“有了两百贯,能置办五亩上好的水田……”
“两百贯啊,全乐下处的小翠,爷来了……”
……
工匠们看着眼前满箱子的钱,开始议论起来。
柳福手捋胡须,看着眼前这群“没出息”的工匠,一脸鄙视的样子,假模假式地干咳了两声,说道,“看看,看看你们这群没出息的样子,区区两百贯,也值得你们大惊小怪?”
工匠们看了看柳福,有些不明白柳福今天犯了什么病?
往日柳福可是一文钱掰成两半花的人,今天居然面对两百贯,还说“区区”?
这变化也太大了……
柳福看着一群工匠诧异的样子,手捋了捋胡须,十分嘚瑟的说道,“小公爷说了,这是这个月的奖金,等到年底,我们按期交付了剩下的设备,他还会给我发一个大红包,不低于五倍的大红包,上不封顶……”
五倍,两百的五倍是多少?让我算算,工匠们低下头,开始掰着指头算了起来……
“一千贯,一千贯,五倍是一千贯……”有人喊了起来。
“柳伯,你说的是真的吗?”紧跟着有人问道。
“小公爷的话,什么时候假过?”柳福满脸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