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罢相,那是他不适合当下的大明,可张希孟也想辞相,却着实太惊人了。这天下能没有朱皇帝,但不能没有张相公啊!
“先生,你肩负重任,非比寻常,如果朝堂之上,连你也不在了,真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所以还请先生万万以国事为重,你想辞相,陛下那里也不会答应的。”
张希孟道:“正因为知道陛下那边不好说,这才和皇后娘娘谈谈……臣也不是不想管朝政,只是我想跳出冗杂的政务,专心思索些事情。而且还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做些更基础的事情,譬如说讲学,发展工业,处理些对外的事情。这样更方便理顺大明的整体发展道路。不然的话,臣沉溺在庶政当中,臣不痛快,下面的人做得也不安心。尤其重要,现在太子正在成长,陛下的江山社稷,不是那么容易接住的,要给太子足够的空间……”
张希孟跟马皇后讲了很多,也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张希孟太强了,他现在跳出来,正好能够通盘审视全局,替大明的发展,做战略规划。
他能提出方略,朱元章负责托底,具体的事情交给朱标去做。
这样一来,太子提前接受锻炼,熟悉政务,培植力量,就算万一老朱去了,朱标也能顺利执掌朝局,不至于出现雄主离世之后,惯常的动荡。
能够保证大明江山,顺利平稳运行下去。
其实这事张希孟早就酝酿了,如今李善长一句半真半假的戏言,张希孟也要及早做出决断。
“皇后娘娘,自从洪武十年,臣外出讲学,朝政运行,基本上堪称顺畅,其实有臣没臣,差别真的不那么大。总而言之,臣现在放下相位,对大明也好,对太子殿下也好,甚至对臣自己也好……皇后娘娘是女中豪杰,不让须眉的女丈夫,这种事情应该看得清楚,有所决断才是。”
马皇后默默无言,过了好一会儿,她才说道:“张先生,此事我和陛下再商议商议……但是无论如何,太子那边,你都要尽心竭力才是,可不许撒手不管,也不能真的就不问世事。”
张希孟连连点头,“请皇后放心,臣也不是那种人,忙活了这么多年,闲不住了。”
……
自从李善长被罢免左相之位以后,朝中就在等着,因为按照常理,必定是张希孟回朝,升任左相,从此执掌大权。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迟迟没有消息,足足过了大半个月,突然传出旨意,加张希孟太师衔,位居左右相公之上。
这消息传出,众人都是一愣,太师是三公之首,从今往后,大家伙称呼张希孟,就是张太师了,名副其实的当朝第一臣,无人能及。
但是大家伙也很快意识到另一个问题,什么叫位居左右相公之上?
也就是说,张希孟不再担任宰相了。
换句话说,左相李善长之后,右相张希孟也放手了,朝中最强的两位重臣,几乎同时罢相,虽说方式有点不同,但带来的震撼,可不只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张太师接下来要干什么?
空下来的位置,谁能够接任?
大明朝要往哪个方向走?
陛下是不是跟张希孟闹翻了?
……
几乎一夜之间,种种议论,充斥京城,应天上下,乱做一团。
确确实实,张希孟的影响力太大了。
但是很快又有相应的消息传出来。
张希孟虽然不担任宰相,但是重要朝政,依旧需要张希孟参与,而且张希孟还能主持中书门下会议,有权过问二省一台,所有政务。
大概的情况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外加御史台,主要的政务,张希孟想过问,还是能够过问的。
但是大家伙也都清楚,如果真出现了这么大的事务,还有陛下在,还有储君,张希孟多半不会使用。
也就是说,张希孟确实是放弃了具体政务,从此之后,专心做学问,好好当他的夫子圣贤了。
张相这一退,李善长也走了,头顶的乌云消失了,接下来谁能接掌宰相之位?
喜新厌旧,几乎是所有人的通病,李善长走了,没见朝臣怎么样,张希孟隐退,也没有了太大的动静。
众人接受的能力,还真是不低。
但接下来就好玩了。
空出来的左相右相,谁能接任?
谁才是大明未来的宰相?
几乎在一夜之间,两个人迅速浮出水面,一个是参知政事汪广洋,一个是税务部尚书胡惟庸。
汪广洋是当初张希孟提拔入朝的,很明显,他算是张相这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