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荐公,名马臻,字叔荐,(东汉)永和年间会稽太守。
华夏著名水利专家。
其人于任上时,创三百里镜湖,堤长127里,湖周长358里,上蓄洪水,下拒咸潮,旱则泄湖溉田,使山会平原9000余顷良田得以旱涝保收。
但因创湖之始,多淹冢宅,为豪强所诬,马臻被刑。
由于马臻的活跃时期,大概和荀淑(荀氏八龙之父)、荀昙(荀攸祖父)等同。
结合荀淑、荀昙二人都遭党锢的结局,他们对马臻抱有同情也是应该的。
“荀攸应该不只是想告诉我这些吧?”
不过,林辰却觉得荀攸应该是话里有话,绝不仅仅只是想告诉他南方豪强势大的问题。
“南方、会稽……”
“难道说……”
“孙策!”
回想起荀攸说话时的神态和表情,他心中陡然间生出了一个想法。
“眼下孙策新破会稽,必然会进行治理……”
“而若是他做了和马臻一样的事……”
这一刻,林辰才猛然间发现,原来古人的智慧竟是这般的可怕。
孙策的触手根本难以往长江北岸伸展,因此他只能去开发江东现有的基础。
可问题在于,江东现有的基础,基本上都被各个世家豪族给占据了。
也就是说,他要想发展壮大,就必定会和当地豪族发生冲突。
跟那些抱成了一团的人作对,他还能好的了?
既然马臻能死,孙策自然也能死!
“古人的智慧,当真是不可小觑啊!”
林辰苦笑着摇了摇头,叹息道:“本以为历史都是突然发生的,谁知道原来一切都是早已注定的。”
之前时,他一直都觉得,自己掌握历史脉络,肯定会比别人强。
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倒是也没错。
可是在某些方面,人家古人也不是傻子。
比如孙策的死。
这件事,可能在很多并非出身世家豪族的人看来,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可是对荀攸这样的人来说,孙策的结局却是早已注定。
后来的郭嘉,之所以能轻易断孙策生死,恐怕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至于荀攸此时就能想到,还从侧面提醒了他,林辰倒是不怎么惊讶。
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荀攸一直都是作为军师面孔出现。
同时期的郭嘉,则是军师祭酒。
两者之间的差距,以后世计较,约等同于总参与参长的区别。
只不过,由于荀攸为人低调,外加说话总是很深奥,因而名气上比郭嘉要差了一些。
之前的时候,林辰一直都觉得史书对荀攸多多少少有些夸张。
比如这句: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
这不是开玩笑吗?
只要是计策,怎么可能只有一个人看得穿?
就算当时看不穿,但是以后总归是可以看透的吧?
虽然,历史上因为钟繇暴猝,十二奇策最后并没有留下来,可其他人整理荀攸所留时,难道就一点也发现不了?
作为历史爱好者,林辰每每读到这里的时候,总觉得是在夸大其词。
可当他身处其中之时,才忽然间明白了什么叫做低调。
就比如这次,荀攸说什么了?
表面上看来,他好像什么都没说,似乎只是说了马臻当初身死的故事。
可内里这么一琢磨,林辰才陡然发现,他这哪里是什么都没说,分明是连坟墓都给孙策挖好了。
“真奇人也。”
作为穿越客的林辰,头一次感觉,三国时期的猛人实在是多。
摇了摇头,他缓缓端起了旁边的陶罐,准备喝口水清清嗓子。
“不!”
“不对!”
就在陶罐即将到嘴边时,林辰的动作却是一僵,甚至下意识地开启了灵光一现。
“远不止如此!”
“荀攸不止是在提醒我江东局面艰难,孙策结局恐怕不会太好。”
“同时,他还在告诫我,不要随便兴修水利,不然很容易就会发生祸事……”
心念电转间,他回想到了荀攸说话时的意味深长。
脸色瞬间便是一沉。
此刻,他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毕竟,方才他还在心里思索着孙策的结局惨淡,一心想着看对方的笑话。
可只是转眼间,笑话就变成了他自己。
这反转,估计不论换了谁来,心情也是不会太好的。
“难道因此就不修水利了?”
“不可能的!”
“他们做不到,那是因为手段还是太少,我林某人的手段,那可是太多了……”
“咕咚,咕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