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当面说
可以说,华山这一次地震固然是一次的不幸,但是赈灾贷款,却是晋商对整个关中的一次收割,可以这样说,晋商通过种种条件限制本金的使用,比如晋商从外面运来大量的物资,直接将这些物资折合银子作为贷款,乃至于贷款分期使用,等等。
可以说用数百万两,撬动了整个关中的土地。他们手中土地抵押,一度到了整个关中的百万之五十之上。即便是低息利息,足够他们赚得了之前数年赚不到的银子。
连他们承诺给周梦臣五百万两,其实大多都存在银行。周梦臣花出去之后,也很快回到银行之中。
可以说,这一次给晋商大开眼界,所有人都发展,原来钱还能这么赚?简直是一个数字游戏,本金在仓库里面根本没有动,数目上的加加减减,他们的钱都在迅速增长之中。
为了这一门生意,即便为朝廷贡五百万两,也是划算的。
可以说,很多晋商都已经准备好认栽了。
而今听周梦臣这个方案,张允龄忽然觉得,似乎这五百万两还能要回来。比起秦晋两省几乎入不敷出的财政,未来的潼关铁路,与壶口铁路,无疑是两个聚宝盆。如果拖得时间长了,在十年十几年的维度来看,五百万两,不是还不清的。
张允龄沉默片刻,他有些想不通。很简单,那就是周梦臣对晋商太好了一些。
张允龄之前觉得,周梦臣给了晋商这么大的好处,就是为了那五百万两银子而来的,或者周能臣不会全部贪污了,但是定然会在其中分一杯羹。
而今看来,却不是那一回事?、
这就让张允龄就些不明了,周梦臣是为了什么?不弄明白这一点,他就不能对症下药,应对周梦臣未来的举措,在商业上,也会让自己处于被动之中。
“算了。周大人这样的人怎么是我能揣测的?”张允龄心中暗道:“我与周大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应该留杨尚书去应付太对。”
张允龄一想到这里,就说道:“大人,说得极是。只是定下来的事情,却不是 一个人能做主的。大人真有此意,要么等消息,要么等时间当面谈谈。”
张允龄并没有说那个当面谈的人是谁,但是周梦臣却知道是谁?正是杨博。
周能
臣心中暗道:“也好,正好与杨博谈谈。关于晋商的事情,杨博才是能拍板的人。”周梦臣微微一笑,说道:“说得也是。”
于是就不多说了。
随即周梦臣就在壶口待了一阵子,并见了周围的父老,询问当地的生活情况,询问周围有没有煤矿,毕竟蒸汽机,是需要吃煤的,而且朔州露天煤固然是极好的,但是如果从朔州运输的话,成本太高了。还召集陕西山西临近府县的官员,召开会议,将修铁路的事情,公之于众,并招揽民夫。而且周梦臣也准备从关中迁移一些灾民来参加这个工程。
如果周梦臣的计划成功了,壶口镇。请注意,明代是没有壶口镇的,作为有几个小村落而已,不管是后世陕西的壶口镇,还是山西的壶口镇都是建国之后才有的。这里的壶口镇,是周梦臣对两个码头的统称。
整个壶口镇定然是西北繁华之所,这样的地方自然需要大量的人口填充的。也算是为了移民的重要节点。
提前安排一些人,也是再好不过。
做完这一切,周梦臣留下徐渭代替处置这里的政务,对接朝廷与陕西,山西两省事务。对此周梦臣一点也不担心,徐渭在周梦臣身边时间长了,周梦臣而今事务繁多,也不是只有一个幕僚了。而徐渭一直能在周梦臣身边担任幕僚长的职位,在周梦臣看来,如果不是徐渭的臭脾气与科场失利的原因,徐渭当一省巡抚,或者总督是绰绰有余的。
而周梦臣乘船北上,一路逆流而上,到了黄河一处河湾,却见有数艘船只已经等在哪里了。见周梦臣到了,立即有人去引周梦臣的船只去停泊。
周梦臣下船只后,却见杨博已经在河边支了两个鱼杆。
周梦臣微微一愣,心中暗道:“这些人都喜欢钓鱼的时候说事,是谁开得头?姜太公吗?”周梦臣一肚子吐槽,还是老老实实的坐着给他留得小马扎上面。先将鱼竿拉起来,重新上了饵,然后抛了出去,说道:“杨兄,我千里迢迢而来,也就不废话了。有几件事情,非你我商议不可?”
杨博并不奇怪,他说道:“可是用潼关铁路,与壶口铁路收益换秦晋两省赋税抵押?”
周梦臣微微一笑,说道:“看来,已经有人给你汇报过了。”周梦臣微微一顿,说道:“算是吧。”
杨博说道:“其实从一开始,我就觉得你这样做是冒了大风险的,朝廷是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一分
钱要分成两半用。这还是方尚书有办法能做到这一点,秦晋两省赋税不多,但是每年也有二三十万两,对于朝廷来说。也不算是小钱,岂能说不要就不要了?”
“倒是你而今的法子好,你这个空手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