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募役结合
周梦臣的一番心思算是打动了嘉靖。
嘉靖未必不知道周梦臣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但是他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来想过唐代安史之乱的原因,偏偏嘉靖博览群书,每日睡觉之前,都要读几页永乐大典,就博学这方面,不下于一般大儒。
他细细回想一番,发现周梦臣说的,不无道理。甚至找不到什么漏洞。
这才是让嘉靖惊怖的地方。
难道,大明的未来会是这样?
在他看来,大明与大唐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大唐的首都在长安,距离边境足够近。也就是真发生了边镇叛乱的事情,大明根本不可能如大唐一般先逃到蜀地缓上一口气。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嘉靖的预想也没有错。
努尔哈赤也在李成梁门下当过兵,如果努尔哈赤不是女真人,消除一些民族性的东西,是可以看成一场边军叛乱。只是与嘉靖所想的中上层军官叛乱不同。这一次是下级军官叛乱。
毕竟历史虽然相似,但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
嘉靖有些着急,说道:“说说你弄出的那一套是怎么回事?”
周梦臣说道:“是,卫所乃是朝廷根本制度,其实是有可取之处。只可惜时间长,百弊缠身。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臣以为改革之法,以不大动为要,是以秉承卫所军的编制,依然以一卫五千六百人为基本编制。增加一些火器,将刀枪换成了火器,人数上稍稍有些变动,以六千人为一卫。如朝廷旧制。根本变化却是征召士卒上,臣废除军籍,一律按民籍而论,并丈量大同十四个卫所的土地,全部平分给卫所百姓与大同百姓,以一户百亩为单位。这些土地虽然让他们种,但是却是朝廷的官田。家中有从军者,可以免赋税。从军每月也有月粮。臣到大同时候,正是用兵之计,定为一月一石,一年十二石。但而今战事稍缓,可以因将士资历,军队不同。各有高下,想来,一年四石粮食就足够了。”
“不过,如此一来,就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土地的管理。有这些土地在,就等于有源源不断的兵源,一旦这些土地被侵吞,估计军队也是无法维持下去的。”
“所以臣想这样做,就是将附近几个卫所合兵为一县,这种县有别于其他府县,臣称之为边县。边县之中,当有一县尉作为县令的副手,他所管辖的
事情,就是辖区之内,一切关于军队的事务,这些土地掌握,士卒的征召与训练,与军队对接兵源,甚至接到丧报,派人到军队之中将战死将士的骨灰取回来,并为他们办丧事。等等。”
嘉靖听了,沉吟片刻说道:“这其实是变种的卫所制度,将原本卫所之中的事务单独分割出来,令军中只管练兵用兵就行了。每一个士卒四石,十万就是四十万石,百万之众也不过是四百万石,朝廷是供应得起。只是这一件事情想要做下去,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本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你知道为什么吗?”
周梦臣点点头说道:“臣自然知道是因为什么?是土地。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土地,没有土地,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不管说的再好,也是办不成的。”
任何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周梦臣的办法,为了朝廷节省了大量的开支,还能保证战斗力,其实天下哪里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哪里有花钱又少,做事情有好的事情。这根本就是自相矛盾的。
周梦臣其实是继承了朱元璋以土地养士卒的思路。
不继承也不行。周梦臣毕竟不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而是在朱元璋打下的框架之中腾挪,就好像是建筑师一般,设计建筑的建筑师,自然可以天马行空。只要符合物理规律就行。但是周梦臣接到手的工程,是一个旧房改造项目。原本的框架与梁柱是不能乱动的。
他也只能顺着朱元璋的思路做文章。
土地是第一项开支,但是并不是说除却土地之外,就没有别的开支了。周梦臣的规划本质上,是一种赋税更换。将延边地方的赋税,从粮食变成了血税,甚至这些边县,根本不可能向朝廷缴纳赋税,甚至还需要中央的财政补贴,毕竟,大明没有专门的地方税。地方办公经费都是从田赋之中分成,或者上下其手搞出的灰色收入。
而今田赋没有了。地方府县恐怕都揭不开锅了。
当然了,还有武器已经其他方面的经费。决计不可能是养兵百万只要四百万石粮食。只是即便如此,也节省了太多的经费了。毕竟而今维持九边,明里暗里,隐形的公开的支出,已经有近千万两每年了,单单大同镇之前一年都要有近百万的开支。
大明财政如此拮据,固然有财政本身的问题,也与沉重的军事开支有关系。
但是这一切的根本,还是在土地上面。土地乃是封建王朝最重要的
资产。一切与土地有关的都敏感之极。
嘉靖叹息一声,说道:“你可以将大同上下杀得干干净净。朕却不能将这天下蛀虫吗,杀得干干净净。顺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