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改革,摒弃那些老旧的选拔人才的方式,重新搭建新的体系。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动用几代人的努力。你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勇敢的走出这一步,额娘就已经觉得很开心了。”
胤祐听到额娘开心,他也开心:“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当然是做好眼前的事情。对于这些庶吉士,比起交给他们那些公式和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深刻明白,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将来,他们成为一方父母官的时候,去影响更多人。”
胤祐认真的点头:“我明白了,我会把这些想法传达给三哥。”
他今天穿了件月白色常服,胸前有大团金线如意刺绣,衣领和袖口都是蓝色的,衬得他宽肩细腰,看起来是个很精神的小伙子。
皇贵妃替他整理了一下衣领,用一种十分宠溺的语气数落道:“从小就是个讲究的小崽子。”
胤祐挺了挺脊背,站的笔直,正色道:“我帅吗?”
“我儿子,当然是最帅的!”
“嘿嘿,我也觉得!”
胤祐对这个蒙养斋尤为上心,在初建过程中他就出了许多力,帮了三阿哥许多忙。
三阿哥要从庶常馆中选拔一些人才,就要先进行一场考试。
考试题目是三阿哥和胤祐一起出的,题目都很简单,并且和生活密切相关,并不考验他们的计算能力,主要是考察他们的解题思路。
胤祐见过一些庶吉士,圣贤书读得倒是很好,也写得一手好字,张口就是圣人之言。
但是,许多人真的就只适合读读圣贤书,写写八股文。胤祐也看不出来,他们将来当了官会是什么样子,反正对于数学是不怎么行。
最后,脱颖而出的那一批人,无一例外,都比较年轻,而且之前就有一定数学基础。
笔试过后,三阿哥还要对他们进行面试。面试的题目也是胤祐帮着想的。他始终坚持额娘说的,以考察他们的逻辑思维为主,而不是计算能力。
除非有那种心算能力特别突出的,这种人是天才,可以留下来,以后有大用处。
最后,经过三阿哥的层层选拔之后,最终录取的只有梅珏成、陈厚耀、何国宗、明安图、杨道声五人。
康熙见他们的办事效率如此之高,而且也引得翰林院和庶常馆一帮人热烈讨论。
于是,他挑了个日子发布圣谕,正式在蒙养斋设立“算学馆”。还一并公布了算学馆的师资——由他亲自指导学习西方数学,也会派遣西洋传教士前来授课,日常教学事务由三阿哥负责。
虽然只收了五哥学生,不过这个算学馆能设立起来,胤祐就已经很高兴了。在从无到有这个过程中,他也在不断学习思考,时常去向皇贵妃请教问题,几个月的忙碌下来,整个人也成长了许多。
忙完了算学馆的事情,时间也已经到了秋天。粮食丰收之后,紧接着四阿哥又命人种了些玉米。
这东西是从南方传过来的,早些年山东开始种植,后来直隶这边也开始种,今年四阿哥也想尝试一下,就种了一些。
七八月小麦收割之后,就种上玉米,到了十月也就成熟了。
收割之后留,四阿哥就派人送了些去皇贵妃那里,让额娘尝尝鲜。
他又顺便去了趟承露轩,胤祐刚上完张勇将军的课,把人送到门口。
正好,四阿哥把第一次种植玉米,收成还不错的事情跟他一讲了讲,顺口还说了一句:“我让人送了些去集凤轩,让额娘先尝尝。”
胤祐一听,可来劲儿,拉着他哥就往院外去:“走走走,咱们也过去瞧瞧。”
兄弟俩来到集凤轩,掀开帘子进屋,胤祐就迫不及待的问:“玉米煮好了没有,我要尝尝。”
四阿哥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你倒是心急。”
皇贵妃招呼他俩先坐下,宫女端上茶盏。
胤祐长到十四岁,还像小时候那样,只喜欢花茶和果茶,再加点冰糖、蜂蜜什么的,酸酸甜甜,简直就是他的最爱。
四阿哥可比他讲究多了,他钟爱普洱,还必须得是云南上贡来的普洱。海拔、温度、土质、降雨量、光照,缺一不可。
甚至通过品茶,四阿哥就能大致了解当年云南地区的气候情况。
不过这种了解有滞后性,没什么参考价值。
不一会儿,宫女就把煮好的玉米端了上来。胤祐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烫得嗷嗷直叫,又扔回盘子里,赶紧去捏自己的耳朵。
“慢着点儿,又没人跟你抢。”四阿哥赶紧将一旁宫女递来的毛巾塞他手里,“这么大的人,怎么还跟小时候一样。”
胤祐拿毛巾擦擦手,笑道:“你也跟小时候一样。”说到这里,他又觉得似乎哪里不对,而后改了口,“应该是小时候的你就跟现在一样。”
四阿哥明年就该虚岁十八了,康熙已经给他挑好了嫡福晋,本来想早早的让他完婚,但是皇贵妃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