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植又提一事:“娘亲,不瞒您说,儿子和齐老师以及几个师兄一起,在东松推广职校,想必娘亲略知一二。这个职校目前主要靠官府贴补,但是还有差额,儿子将俸禄都投了一些进去。因此去年十月以来便没有向喜融寄送。儿子估计着,在这一任上都要贴补职校了,要等职校两三年后作出声名,大家趋之若鹜了,愿意缴纳学费前来就学,才能收支平衡。因此家用便要收缩些,还得委屈娘亲了。”
乔婉一听便严肃起来,搬迁前她带着账房先生盘点了家中资财,此时心里有数,便对孟植说:“孩子,你放心去做你的事情,这是正事是大事,娘亲支持你。家中还能过得,家用方面你放心便是,肯定够咱们吃饱穿暖的。家里都不是骄奢淫逸之人,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你在任一方无愧朝廷无愧百姓,尤其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孟植大为感动,又拜谢了乔婉。乔婉嗔怪他跟自己娘亲还要如此多礼。
下午午睡起来,乔婉趁着孟植在前院考问孟梓学问时候,又细细问了他贴补职校,县令俸禄里涉及哪些部分。等问明白了,结合在东望府王夫人给她讲述的官员收入构成,乔婉了解到,作为一县的父母官,孟植的收入有好几块,银两是硬通货,孟植就是拿这部分去补贴职校。除此以外,一是米面菜蔬柴油酱醋都有官供,每五日指定商家会将这些东西运送到县衙后院,若是遇到挑剔些的县令家眷,一日一供也可以,只不过再补贴商家些银钱。所以吃上可以做到完全不花钱。二一个布料也有官供,还有官家开办绣坊可以为县令及其家眷制衣织补,每三月一发。穿方面同样可以一文不花。三一个是住,有县衙后面的前后两进院子,只要县令家人口不是太多,住也不是问题。四一个是行,要是办公差,县令自有官车、官轿。县令需要基本上都在职位上,其实也没什么办私事的机会。家眷出行需要自己想办法而已。
吃穿住行朝廷都给县令解决了,按照乔婉的想法,应该是希望高薪养廉。因此对县令们的管束也比较严格,不许在所在任地置房置地、不许在所在任地开办、经营或入股铺子。只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官员们会想出各种各样办法贴补自家,形成了官场潜规则,大家也都闭着眼睛认了而已。
孟植只是将俸禄里的银子捐给职校,吃穿住行依然是免费的,按照朝廷供应给每个县令的定量,乔婉他们来了也完全够用。乔婉将王夫人昨晚说过的做法告诉孟植,询问可行与否。这个做法就是将一个家奴脱契改成平民身份,而他家眷还是自家死契奴仆,以这个平民的名义买些房子和田地,官员收取租子。孟植想了半晌,说道如是家奴是可托付之人,他们也是正经买卖,不要借助官威压人,便是可行之道。
乔婉便有了开源的思路,在买房还是买地方面征询了孟植的意见。孟植毫不犹豫说买地,因为职校目前很多学生是来学种地的,他们打出去的口号是“书中自有千钟栗”,孟植想让职校的老师和学生都有田地可以实践书中所学。乔婉笑话孟植他们乱用宋朝皇帝的《励学篇》言语,本来意思明明是鼓励人考试做官,做官后有俸禄粮米。孟植却说是受了乔婉的启发,才想出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宣传来,齐老师居功至伟,确实以此吸引了不少农家子弟,打开了职校局面。
乔婉笑笑,依了孟植,定下用家财买些田地,就买在他们职校附近。孟植俸禄银两不能计入家庭收入,家财也不能坐吃山空,本来计划到东松来采买奴仆的,乔婉便决定这两年就用家中这些人口,不再添人了。
据此乔婉叫来家中心腹奴仆们,一一分派。家丁如今只有孟甲、孟辛、秦三、孟五、孟六、孟七等六人,乔婉计划将孟七放良,便只有五人,还由孟甲统管,家丁们负责来往送信、跑腿采买、看家护院等事。当然县衙这里前堂有衙役日夜值守,需要家丁看家护院的必要性就小了很多,这也是乔婉觉得五个家丁便够用的原因。
女仆们,年老的有客嬷嬷、库嬷嬷、丫嬷嬷、大蔡嬷嬷、小蔡嬷嬷、毛嬷嬷、厨娘两人,乔婉依然令客嬷嬷负责对外事务,各样走礼接待,库嬷嬷负责对内事务,看管库房和其他用房,丫嬷嬷和毛嬷嬷继续照顾庆哥儿,大蔡嬷嬷和小蔡嬷嬷照顾孟梓,厨娘两人负责厨房。
年轻些的已婚媳妇子,有孟五媳妇金秋、孟六媳妇暖秋以及很快就会成为孟七媳妇的画秋。媳妇子是不能贴身伺候主子的,乔婉让清秋负责分派他们三人,做好庭院洒扫、洗衣织补、帮厨房打杂等事。另外有个丰娘子是庆哥儿奶娘,只管喂奶,等庆哥儿断奶之后再说。
未婚的年轻丫鬟们,孟植身边还放艳秋,这虽然是活契,但她今年十七岁,还有两年期满,到时候孟植正好干完这一任,届时再调整也来得及。乔婉身边就留素秋了。除此之外还有个清秋,乔婉便命清秋做个内务总管,管起众人,对职责空缺加以填补,确保家庭能正常运转。别看清秋年轻,但是不论老□□女,都听她的都服她管,这自然是清秋的本事。
打发走干劲满满的众人,乔婉单单留下素秋、画秋和孟七,她对三人说:“我问过孟植了,想要将孟七放良为平民,让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