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云舞月扬】13

+A -A

旋空间,而且军队基本上都在距离城墙

    一箭之地外。西北两面大概各有过万步骑,东南两面各有步骑数千。

    显然西贼主攻的方向定在西北两面。

    按照西贼的惯例,但凡攻城,波次派出的军队基本都是填沟壑者,用来

    消耗守军的意志体力和弹药,之后才轮到精兵出场。但是派出来的炮灰就有两三

    万人,这对于男性总人口才几十万的西夏来说,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但是,郭成并不打算按照敌军的节奏行事,对面的夏军非常了解宋军的战术。

    而他也非常了解夏军的战术,他要给这些西贼们一点小惊喜。

    对面的夏军之中窜出来数十匹战马,马上骑士每过一处便用力挥臂大声吆喝,

    而该处的夏军便大声呐喊以壮声势,就在呐喊声此起彼伏、夏军士气逐渐鼓舞的

    时候,郭成举起了手中的令旗……

    城外,卫慕贺兰身穿梁太后赏赐的铁甲,数十名大小首领簇拥着,颇有些敬

    畏的注视着远处的宋朝城池。

    卫慕氏乃是党项名族,卫慕贺兰更是贺兰山一代着名的部族大首领,在西夏

    国内也是举足轻重。此次国内异乎寻常的大点集,卫慕氏也是出动了数万兵马,

    族内能战的男子来了将近八成。再加上依附卫慕氏的兀藏、米母、毛庞、韦移、

    令介、令分、令王、我罗、冬至等党项小部族,足有近五万之众,堪称实力雄厚。

    否则,嵬名阿埋也不会点他的将,让他来打头阵。

    但是卫慕贺兰并不感到高兴,因为他和他的手下各部族,全都是所谓的「河

    外兵」。

    所谓河外兵,便是黄河河套以西的地区,至贺兰山河西走廊一带,那里驻扎

    着西夏的右厢六大军司。

    西夏自元昊时起,除嵬名皇族直辖的御围内六班直、兴庆府卫军、铁鹞子、

    擒生骑军、泼喜军等二十余万兵马外,将全国部族划分为十二军司,左厢神勇、

    祥佑、嘉宁、静塞、西寿保泰、卓罗合南等六军司掌控着党项起家的定难军州,

    直接控制数百里横山藩部,与宋朝接壤。因为长期连绵不断的对宋战争缘故,故

    此左厢兵马既多且精,更是久经战火锤炼,皆为百战之余,善战之名在西夏国内

    称冠。

    而河外兵就截然不同了,右厢朝顺、黑水燕镇、白马强镇、黑山威福、甘肃、

    西平六大军司的任务乃是防备吐蕃、西州回鹘、阻卜、草头鞑旦、黄头回鹘等势

    力,这些部族除了吐蕃时不时能给西夏制造些麻烦之外,其他的全都不成气候,

    根本和西夏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而他们所经历的战斗也绝不是和宋朝的高强度

    残酷战争所能相提并论的。

    所以这些河外兵们,实际上并没有经历过多少残酷的战争,与河内兵相比,

    他们几十年都没和宋朝打过交道,他们对宋朝的印象基本还停留在元昊时期,宋

    这个国家就是大夏的手下败将,仅此而已。很多人迄今为止还是次面对宋朝

    军队,不少年纪小的后生甚至是次听说宋朝这个国家。

    这让卫慕贺兰非常不放心。

    他是见识过宋军的实力的,当年永乐城之战,西夏举国动员,河外兵历史上

    次东进,他就参与其中。他见识过宋军那可怕的顽强,尤其是据城而守的时

    候。当年如果不是那场大雨泡塌了永乐城那已经苟延残喘的城墙,他甚至不知道

    那道城墙还会阻挡党项将士多久,他甚至不知道当年西夏军队还能不能把那场苦

    仗再坚持下去。

    因为他知道,当年的夏军也实实在在是已经坚持到了极限,如果不是那场及

    时雨,西夏可能就要承认失败,退兵回国了。幸运的是,西夏坚持到了最后。

    当然宋军也坚持到了最后,但是不幸的是,他们的城墙没有坚持到最后。

    在他的心目中,有宋军把守的城墙,就等于不可战胜的障碍。而眼前这座巨

    城,比当年的永乐城似乎还要雄伟高大。回鹘、吐蕃那些蛮夷们的简陋城堡和此

    一比,简直脆弱的不值一提,简直就是笑话。

    如果不是嵬名阿埋那老家伙向他保证他的任务只是夺壕开路,后面的攻城由

    别人接手,他几乎疑心这是不是借刀杀人之计。有人故意想要他消耗实力。

    但是要让他违抗命令,他也没那个胆子。陛下和太后都在军中看着。左厢军

    近年来连续遭遇难以弥补的损失,元气大伤,翔佑、嘉宁军司只是名义上还存在,

    事实上城池都已经被宋军夷为平地了。老将阿燕的叛逃更令西夏士气受挫,左厢

    兵军心不稳,故此次破天荒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