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后第一次期中考试的成绩时,吴青山便理解了儿子,政治历史加起来292的分数足以说明吴楚之在文科上面的优秀。
语文常年稳定在140,历史政治290,这种文科天赋确实强于他理科。
但是,吴青山不知道应该怎样和儿子沟通,吴楚之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和父亲和解。
所以,这也是一场华国式父子相处模式的积怨。
在华国,也许是出于东方人的内敛和自持,我们从未认真审视过这一段极其亲密而又相当疏远的关系——父与子。
华国式父子关系,一直是一种奇怪的存在,尤其在儿子眼里。
儿子眼里的父亲,是大家长式的威权形象。
这个“大家长”是里的曾文正公、是促成梁思成和林徽因结合的梁启超……
他们绝对正确,神圣不可侵犯,让儿子想亲近却又充满畏惧。
长幼有序、父子有亲。
但我们深刻地忌惮“父亲”。
小时候最明显的就是,父亲吃饭时有自己专门的座位,喝水时有自己专用的茶杯,办公时有专门的时间……
作为儿子,是不敢僭越半步的,否则就会被狠狠教训一顿。
有时候,儿子眼里的父亲,又是无条件的偶像式崇拜。
在儿子眼里,父亲无所不能,无所不晓,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所以,要怎么才能更像父亲呢?
学他走路,学他说话,学他抽烟,学他喝酒,甚至学他吹牛!
在这个时期,儿子会竭力地取悦父亲,试图从父亲那里获得认可与接受。
但不凑巧的是,越是讨好,越会被父亲看作是没出息!
可又有时候,儿子眼里的父亲,是剑拔弩张的。
在你青春正旺的年纪,他会否定一切你关于未来的计划和想象!
他甚至不知道需要注意和你说话的尺度,尽管你早就不是小孩子了。
还有的时候,儿子眼里的父亲,是和和气气的、充满善意的。
如同朱自清里的父亲。
儿子眼里,父亲似乎变得也不再高高在上,但也不知道如何表达。
崇拜、对抗、重建、和解……
在华国,父与子的难题贯穿着每个男性的一生。
……
【推荐票】通道~
求收藏~
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