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八十四章:买卖还zuo不zuo了!

+A -A

很完备的数据库。



    比如对一个农耕文明的封建王朝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人口、耕地,首当其冲。



    可是就是这么重要的基础数据,他们压根都不曾掌握。



    比如,洪武24年记载的耕地面积才3.9亿亩,过了两年就变成8.5亿亩,7年后又变成4.2亿亩。



    



    成化21年为4.9亿亩,2年后变成8.3亿亩,也是突然间多出3.4亿亩土地。



    这中间区区几年的时间动辄翻倍,又动辄减半的变化,绝不可能是真实的数据变化。



    同时,人口的数据也是如此。



    而下分到各州府,行省,一样如此。



    在这样的数据下,别说是有时代局限性的当政者了,就是把后世的人弄来,一样是笔湖涂账,没人能给算清楚。



    这样的局面下,如何治政?



    比如如今最为富庶的南直隶,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洪武26年的耕地面积为12696万亩,可建文2年却是8102万亩。



    世人都知道这里富庶,所以肯定会收缴更多的赋税和摊派,可是到底该收多少呢。



    中间差了四千多万亩的数据差距,可想而知,收的多了,会导致整个大明朝最底层的百姓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成为被压迫的对象。收少了,朝廷成了大怨种。



    赈灾赈灾没有钱。



    出兵出兵出不起。



    运河运河修不了。



    官员的俸禄逐年下降。



    经济陷入停滞,生存环境没有丝毫改变。



    就好像朝廷的税收制度,本意都是好的,赋税的比例也不高。



    如果能够有一个详细的数据来进行分析,那么所收的赋税,哪怕不进行这一次的新政推行,依旧采用老旧的税收制度,依旧能够保证不会对百姓产生致命性的压迫。



    可是没有如果.....



    也就导致了现如今很多问题的产生。



    而现在呢,他提出的这个办法,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情况。



    不仅能够使这一次的新政推行顺利很多,还同时能够给朝廷带来根本上的改变。



    “长孙殿下果真是天纵奇才!”



    杨士奇由衷的感叹道。



    原本只是在商量新政推行的问题,可这位长孙殿下一开口,不仅新政推行面临的问题解决了,还为朝廷解决了这么大一个顽疾。



    身为朝廷中枢的重臣,不管是杨士奇还是夏元吉,他们又怎么会不明白一个真实详细的数据对朝廷而言有多重要。



    此时那杨士奇的心情根本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了。



    对自己眼前这位长孙殿下已经完全不能用天赋异禀来形容了,几次三番的献策,都是那种可以将几百年历史颠覆的治国大计。



    完全是天纵奇才!



    往日度量田地,所有人能够想到的都是派遣人手去清查。



    再不济为了公允,就派遣一些御史之类的监察人士参与。



    可是如今呢,压根不需要自己大费周章,兴师动众的办了,由土地拥有者自己来报。



    我都不去查你。



    你报不报?



    不报,好,土地不是你的了。



    你的土地发生任何的异样,我们官府不管了。



    而且,一旦各种特殊情况出现,比如盗窃了,抢夺了等等。官府知晓了,完全可以名正言顺的将你的土地归公。



    加上最后一条天下百姓检举的政令。



    谁敢堂而皇之的将土地私藏瞒报?



    连饭都吃不起的百姓有多少?如今扔在地上的银子,捡不捡?



    哪怕官府只发放千分之一的奖励,对百姓而言也是一笔极为可观的数目。



    如果你报,那正好,我朝廷新政推行,收税!



    如此一来,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的收获,将远超想象!



    当然了,弊端也不是没有。



    毕竟任何一条政令都不可能完美无缺。



    比如,百姓去报官,会不会出现官绅勾结的事情?



    还有贪污腐败的问题。



    这样的弊端和缺点还是真实存在的,也是一定会出现的。



    但相比起朝廷一点点的清查土地,就要简单太多了。



    也好办太多了。



    因为这种情况朝廷只需


【1】【2】【3】【4】【5】【6】【7】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