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641章 守成之主

+A -A

    最少从资源角度来说,齐国的崛起对大明构不成威胁。

    李永贞作揖回礼,朱慈燃聊没什么大事了,也对河中战事给出评价:

    需要知道,眼下的世界人口也不过四到五亿,大明可以说统治了半个世界。

    “齐国疆域辽阔,眼下还在齐民编户,因此未统计齐国的土民数量。”

    “和皇店沟通,让南方的水果蔬菜到北方,北方的花生干果到南方。”

    “是……”李永贞作揖应下,顺带提了一嘴:

    齐国的崛起速度太快,让许多人不安是事实,但朱慈燃清楚这不是一件坏事。

    如果部分土地不进行经济类作物耕种,丰富饮食的话,那主粮只会越来越多,最后因为无法消化而价格走低。

    “各地兵马让曹文诏好生调动,然后……调李定国回京担任上直都督府同知。”

    “皇店和官场的交接,办的如何了。”

    不仅不大,大明自己的粮食也开始进入了产能过剩之中。

    “南镇抚司估计,大概十年后,齐国汉民不会低于七百万,土民不会低于三千万,耕地数量会接近一亿亩。”

    “如果不是曹鼎蛟镇压得当,恐怕瀛洲早就脱离国朝统治了。”

    “回殿下,王秉笔和曹秉笔都很配合,估计冬至前能办好。”

    “河中的情况和政策暂时不变,依旧按照叔父制定的政策执行。”

    “国朝的耕地数量变多了,但却消耗不了那么多主粮。”

    比起齐国,朱慈燃更担心的,是资源不足的印度厮当诸藩。

    “河中之地的收复,再加上东欧伏尔加之地的拿下,国朝多了不少疆域。”

    “今岁迁移的规模有些大,齐国那边迁移的队伍已经排到明年中旬了。”

    说完,朱慈燃想起了皇店和官场的事情,身体往后靠了靠:

    仅大明自己的资源,都够大明闭关锁国上百年才能消化,更别提把精力分散去干扰齐国了。

    朱慈燃说到最后,脸上挂了一抹笑

    对于国家经济,适当插手是必须的。

    “近年来土民暴动的次数越来越多,尤其是瀛洲。”

    李永贞解释着:“不过齐国那边有消息传回,眼下已经接受齐民编户的土民人口,已经达到了八百万之多。”

    朱慈燃交代着,同时也对人口问题评价道:

    看着文册,朱慈燃皱了皱眉,毕竟在他的认知中,齐国仅土民恐怕就不下于两千万人,算上印度厮当的藩国,大明朝内藩的土民数量就不应该低于五千万。

    “现在国朝的火车已经每个时辰能走八十里路了,一天除去填充燃料,能走整整八百里,水果贩卖不是难事。”

    “至于战后的升赏……升授曹文诏为威远侯,曹变蛟为朔方侯,李自成为榆林伯,其它将领纷纷官升一级,再发六十万两银子犒军。”

    李永贞似乎话里有话,朱慈燃听出来了,但他没有呵斥李永贞。

    “眼下国朝虽然有近两亿人口,但这其中有近两千五百万都是土民,虽说因为婚配把这个数量降低到了一千六百多万,但这基本也到极限了。”

    大明因为旱情而饥荒的时候还好说,现在大明除了湖广、江西还有些干旱外,其它地方的情况都在好转,对粮食的需求也不大了。

    十一亿亩耕地,不足两亿人口,人均五亩有余。

    “告诉农业司,可以适当的鼓励百姓进行一些经济类作物,例如花生、水果之类的。”

    李永贞的话让朱慈燃皱眉,他端着脸呵斥道:“迁移的事情,没有我和父皇的旨意,谁也不得阻碍,让陆元高好好监看着。”

    印度厮当诸藩人口三千五百多万,耕地却只有一亿亩。

    “眼下,齐国还在以每个月齐民编户五十万土民,开垦五十多万亩耕地的速度在提升国力。”

    “加上汉家移民的话,齐国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三百多万,耕地数量二千八百余万。”

    谷贱伤农,到时候很多农民再突然转型耕种别的作物,朝廷一旦没办法控制,那就有可能出现人祸了。

    就目前来说,当地就已经爆发过饥荒,而未来恐怕也会如此。

    它们没有足够的矿产和其它工业、手工业,和大明做生意只能用粮食来做。

    “着曹变蛟担任泰西总兵,镇守泰西,朱辅炬担任安西总兵,李过担任北庭总兵,刘宗敏担任岭北总兵。”

    “因此在移民上,还是得鼓励迁移瀛洲,让瀛洲早点成为汉地。”

    另外,齐国的资源也足够现有的三千万人消耗百年、数百年,对这样的两个国家谈威胁,着实有些杞人忧天。

    “此外,李自成继续担任河中总兵,另外将伏尔加河之地设为泰西省,归北军都督府节制。”

上宗藩体系的话,大明是两亿五千万人口的共主,近十三亿亩耕地的直接、间接掌握者。

    “藩国人口怎么这么少?齐国没算进去?”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