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112章 朱雄英的庆幸!

+A -A

是建立在以前的制度之上,必须要贴合实际。

    朱雄英认真的看着奏疏。

    这是一封来自山西布政司的奏疏,说的是雪灾之事,不过却是当地都察御史弹劾上奏的。

    “臣,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平上奏陛下,今有阳泉县县令与地方豪强士绅瞒报天灾,私吞田产,掩盖真相,欺瞒今上,其罪之大……”

    左佥都御史上书的奏疏洋洋洒洒很多,核心点就是阳泉县令和地方士绅联手,欺骗皇帝,瞒报天灾,迫使百姓将肥沃田产,转让给大地主大士绅。

    大明的土地兼并,在这封奏疏上,朱雄英可看到冰山一角。

    看罢,朱雄英脸上忍不住浮现一抹怒气!

    朱元璋见朱雄英神色不对,不声不响的侧目看过去,看完之后,淡淡的道:“这样的事,咱见多了,你第一次见,难免有怒,杀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淡淡的一席话,却带着毫不掩饰的杀气!

    朱元璋手指有节奏的敲着案牍,淡淡的道:“这些年,咱杀了太多这些人了,咱不是嗜杀,而是不得不杀。”

    “然而怎么杀,都杜绝不了这种情况出现,每逢天灾,总会有人试图想着怎么发财,却从不想想怎么去给百姓便利,怎么力所能及的帮助百姓度过天灾!”

    “一群朝廷的蛀虫!就是他们在啃食着大明江山!不杀不足以立朝廷之威信!”老爷子言语中带着前所未有的淡漠和冰冷。

    朱雄英叹口气道:“堵不如疏,一味的杀,是杀不绝,得找个约束的机制去管理才成。”

    说着,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在朱雄英脑海中诞生。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欲言又止,道:“你说罢,有啥想说的,说说看。”

    朱雄英点点头,对朱元璋道:“既然这些贪官污吏杀不完,那能不能尝试着提前预防?”

    朱元璋来了兴趣,眯着眼道:“继续说说看,怎么个提前预防法?”

    朱雄英道:“譬如独立于都察院之外,再设一部、专门负责监察天下吏治,肃清吏治清明。”

    朱元璋沉思一番,道:“怎么设置,设和职权?”

    朱雄英回道:“都察院可风闻天下,大到贪腐谋反,小到官吏作风,一经发现,便可上陈。”

    “咱试着设一个专门只是负责监察吏治的衙门,以监督官吏贪污腐败。”

    这种设想,就和后世那种廉政公署差不多。

    朱元璋继续问道:“他们有处置之权?”

    朱雄英回道:“当有,因此才能震慑地方官吏。”

    朱元璋闭目沉思,朱雄英则是看着他,补充道:“当然,这衙门不是说建就建的,还需要许多肱骨大臣商议。”

    朱元璋却是睁开眼,压着手道:“不错!”

    朱雄英一喜:“老爷子也认同?”

    朱元璋没好气的道:“咱说你不错!敢想敢做,敢于推陈出新,这是好事儿,守旧的思想要不得,有了只会退步。”

    “但咱来问你,你说的独立于政体之外的衙门,是不是取代了都察院?他们也有执法权,是不是也取代了三法司?”

    “按照你的设想,这衙门内部是不是还要配备卫所兵以为缉拿之事?”

    “常言说,宋亡于冗官,你此举若是设下来、朝廷的官吏体制会渐渐扩充。”

    “宋人也是这么想的,遇到问题,就想着多设衙门,枢密院替代兵部,三司分财权,乃至于兵部、户部等各衙门养了一批闲人,生生的将大宋给吃垮了。”

    “宋朝经济如此繁绕,饶是如此,都因为冗官问题逐渐灭亡。”

    “你常说以史为鉴,那么如果咱大明也开始效仿旧,多设各种衙门,分散原本衙门的职掌,现在看起来没什么,久而久之,官员推诿,养闲白供等等一系列问题就会滋生。”

    “这些,你考虑过吗?”

    朱元璋若无其事的盯着朱雄英,随口便是结合宋史,将当下国体给分析的一针见血。

    朱雄英露出沉思之色:“这个么……”

    他没考虑过。

    诚如他自己想的那样,很多事,他看起来都不错,甚至在后世,也都实践之后可行。

    可要是放在大明,依旧与国体不符。

    “咱皇帝杀贪官不错,但尽管如此,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无脑一锅端,贪可以,但不要伤害百姓利益,干吏和贪官,相比于庸官,其实你爷爷更喜欢贪官。”

    “啊?”

    朱雄英挠挠头,有些狐疑的看着老爷子,“您不是说最恨贪官?”

    朱元璋笑着道:“不一样,咱说的贪官,是会来事的贪官,咱捏着他们的把柄,很多咱们不愿意做的事,可以让这些人来做。”

    “为上者,你要思考的是如何制衡,这个朝廷,并不是水至清无鱼才是好的,水浑一点,你才能制衡到那些清官干吏,若是不然,一加独大,皇权还有何威信可言呢?”

    朱雄英恍然大悟:“倒是这个理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