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包

第五十三章 真香!终究是走上了抄的dao路

+A -A

乃意境深远,格局宏大。

    望着胡昭与蔡琰期待的小眼神,刘擎撇开了点到为止的念头,决定继续背下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伴随着刘擎言语,茅庐中的几人跟着句中事物,目光从台阶,窗帘上瞥过。

    刘擎之词,描绘的恰到好处。

    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如一记绝佳的彩虹屁,吹得茅屋主人胡昭得意洋洋,令他不由得撅起嘴角,捋起胡须来。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桉牍之劳形。孔子云:何陋之有?”

    最后一句引用孔子之言,可谓振聋发聩,将孔夫子的话,来形容眼前之茅庐,这已经不能叫彩虹屁了,而是终极赞誉。

    同时也侧面体现了刘擎的饱腹诗书,虽然刘擎并不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何典故,反正他以前是这么背的。

    至于刘擎省掉的那两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用在这里实在不合适,南阳的诸葛孔明,现在还小,所以不存在,而子云亭的主人公,虽是西汉大辞赋家,但他屈身投效篡汉的王莽,站在刘擎汉室宗亲的立场上看,实实在在的大汉奸,自然不能褒奖。

    刘擎念完,胡昭回味了很久,虽说这词的结构很古怪,但依旧朗朗上口,掷地有声,实在是绝佳。

    “擎观看先生草庐有感,献丑了!”刘擎十分不要脸的说。

    “夫君文采耀目,此篇可有名字?”

    胡昭期待的望着刘擎,刘擎羊装若有所思,而后说道:“叫陋室铭如何?”

    “陋室铭。”蔡琰念叨了一遍,“彩!”

    “渤海王文采,老朽佩服!”

    胡昭出于客套夸赞了一句,但刘擎却十分好奇,因为相比此篇的高远立意,文采实在是不足道也。

    以胡昭的才学,自然不可能品鉴不到。

    他选择了避重就轻,将真正的想法藏于心中,或许这就与他厌恶官场的情结有关了。

    

    刘擎觉得还要再挖一挖。

    “先生过誉了,在先生面前卖弄才学,无疑是关……班门弄斧!擎只是觉得,草庐虽然简陋,但若居者志存高远,心怀天下,区区简陋,有待如何!就好比我这末途宗亲,天道无常,灾害连年又如何,朝廷昏聩,内忧外患又如何,只要我心向光明,心念百姓,必能为并州百姓开辟出一方太平天地。”

    刘擎说着不知不觉站了起来,胡昭与蔡琰怔怔的仰望着眼前之人,刘擎赫然发现,蔡琰竟然流泪了。

    胡昭心如明镜,哪里不知道刘擎说的话,其实都是在指代他,以陋室比作这昏天暗地的大汉,实在贴切,而胡昭的避世做法,显然不符合陋室铭的立意高远。

    说得更加直白一点,现在的他,不配!

    蔡邕曾向其提起渤海王的智勇,仁德,称刘擎是可辅之人,胡昭一直以为,刘擎会来拜谒他,招募他,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首次见面,竟是如此境况。

    可恶!蔡邕对他有所保留!

    渤海王哪里只是智勇与仁德,他的才学,他的志向,才更加耀眼。

    在小小的陋室之中,竟刺得他有些睁不开眼。

    这种刺眼,恰恰是一种惭愧。

    天道无常,灾害连年又如何,朝廷昏聩,内忧外患又如何,渤海王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他平黄巾,御外敌,四处征战,而自己,为了躲避郡县察举与公府辟召,选择了逃避荒野。

    高下立判。

    “夫人何故流泪?”刘擎蹲下身子,为其拭去眼泪。

    蔡琰擎着眼泪笑道:“喜极而泣。”

    两人的动静也惊醒了思绪翻飞的胡昭。

    刘擎搀扶着蔡琰起身,对其行礼道:“今日冒昧打搅,还望先生莫要见怪,天色不早了,我等该动身回城了。”

    胡昭一时不知该送客还是挽留。

    “魏郡太守厉温,与我交好,先生若在此地需要帮助,尽管对其开口!”刘擎交待完毕,便离去了。

    真的,走了。

    胡昭甚至还没反应过来。

    渤海王不应该招募自己吗?

    虽然自己很难招募,但渤海王不应该试一试吗?

    “先生?先生?”

    “先生!”胡戍喊了两声都没有动静,便大声叫了一遍。

    “嗯?”

    “你今日怎么不送客?客人都走远了!”胡戍道。

    胡昭一愣,自己竟然失礼了。

    “蔡伯皆啊蔡伯皆,你害的我好苦!”胡昭喃喃道,“竟不如一小辈,果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此有志之士,大汉复兴有望!”

    刘擎与蔡琰自顾离去,回道了马车旁。

    “夫君,我曾数次暗示你,可对孔明先生直言相告,若是他无意于此,父亲应该不会提起此事。”蔡琰边走边道。

    显然,她也明白这个道理,胡昭至少是有意向的,人总是习惯


【1】【2】【3】【4】
如果您喜欢【我的书包】,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