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 威廉二世对于英国的感情非常复杂。
所以在威廉二世的记忆中,他的母亲依然是那个每天讲述着大英帝国强大繁华,英国文明至高无上的高贵美丽的少妇。
这导致威廉二世与母亲的感情急转直下,反而和祖父祖母愈发地亲密无间。
而如今,威廉一世莫名其妙的死了,维多利亚哪里还不抓紧机会,渲染她与威廉二世的祖孙之情。
与夫家关系降至冰点,又死了两个孩子,自己还饱受病痛,这样的情况下,维多利亚公主心理渐渐扭曲。
与这样的聪明人合作,大明只要示之以诚、诱之以利、呵之以盛,大家就能各取所需,共享太平。
实际上,朱富贵对于自己这个晚辈也毫无期待,没有想过能和他擦出火花。
而这一点也不是什么秘密。
他的父亲也没有被英国庸医杀死。
没有狂信徒的一切恩赐归于真神,这是朱富贵选择他作为
如今,威廉二世虽然才刚刚登基,但早在他皇太孙时期,就多次公开表露过对于英国的感情。
所以说,如今的威廉二世对于英国没有什么仇恨的理由。
这一切都导致了日后威廉二世对于英国的感情由爱转恨,最终引发了那场他与表哥的世纪之战。
童年时期,他的母亲,也就是维多利亚的长公主就一直向他灌输英国至上的理念。
能够西化,他自然也能够东化,甚至融入中华文明。
外婆与外孙,自古以来都是比较亲密的关系。
这并不是说他多么鼓励言论自由,而是说他是一个想什么就说什么的大嘴巴。
当外面舆论场已经炸锅了的时候,朱富贵则在自己的书房里,一边给威廉老弟订制挽联和遗像,作为大明在他葬礼上的礼物,一边考虑今后的国际局势。
可以说,德国与法、俄等国的矛盾有相当一部分要归咎于威廉二世那张大嘴巴。
腓特烈三世与维多利亚公主7年前就在萨拉热窝被心花怒放了。
而英国方面, 对于德意志的态度也出现了明显的暧昧。
对此,维多利亚公主公开抱怨,自己的儿子成为了“公共财产”。
皇弟尼古拉耶维奇前往柏林吊唁,便是带着这样的旨意。
作为拥有上帝视角的挂壁,朱富贵对于各个君主的能力水平知道的还是大差不差的。
历史上他积极西化,积极融入西方社会,对于宗教并不热衷。
他能够充分信任俾斯麦、老毛奇这样的优秀人才,从善如流,听得进批评,也知道进退。
其次,就是朱富贵深入研究了威廉一世与阿卜杜勒老弟这两个人的个人品质。
而阿卜杜勒老弟,别看他似乎是一个酒囊饭袋,但他却是绿色世界不可多得的开明君主。
这种可笑的言论当然没人理会,再加上19世纪70年代末,维多利亚太子妃遭受了一连串的个人生活打击,她另外两个孩子先后夭折,她本人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苦痛和自我怜惜之中,并且饱受头痛与风湿的折磨。
她对于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威廉二世的要求近乎苛刻而变态,对于他身上任何的缺点都难以容忍。
首先,维多利亚女王是刚刚登基的威廉二世的亲外婆。
根据白色猎犬的报告,在过去一周之内,从伦敦发往柏林的电报数量增加了数十倍。
她坚持只称呼儿子的英语名字:威廉在德语作“wilhelm”,但她称之“william”,并趁着丈夫与公公忙于政务与战争的时候,努力将威廉二世培养成为一个精神英国人。
再加上,威廉二世的父亲腓特烈三世登基仅仅99天便死于英国医生的误诊,威廉愤怒的大喊:“英国人杀死了我的父亲!”
不过这一苗头被老奸巨猾的威廉一世及时发现,他一度剥夺了儿媳妇对孙子的教育权。
历史上,威廉二世有一个含蓄的外号“欧洲言论最自由的人”。
首先当然是明、德、奥斯曼三国彼此之间没有核心利益冲突,且推翻英法旧秩序的目的一致,这是彼此合作的前提。
虽然他也爱看大明的小说,但总得来说他对于明英两国的个人感情是中立的,甚至更偏向英国一些。
可以说,大明与德国之间无条件信任的蜜月期即将到限了。
然而,这一时空,因为朱富贵的蝴蝶翅膀,一切都不一样了。
简单来说,朱富贵认为,威廉一世是一个有智慧、有气量,也有能力的聪明人。
当初他和威廉一世、阿卜杜勒苏丹两个老弟歃血为盟,正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德国那个新登基的小皇帝足够有野心的话,独露再次联手, 瓜分奥匈帝国,然后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也未必不可能。
为此还被威廉一世训斥过好几次。
甚至,就连原本与他感情笃厚的祖父,也因为一直忙于战争而变得疏远了。